试登大别观荆鄂,何似君山俯洞庭。
如束估帆三楚至,无穷征雁六朝听。
大江东去风月白,春色南来天地青。
何事悲歌更怀古,乾坤元气是吾形。
试登大别观荆鄂,何似君山俯洞庭。
如束估帆三楚至,无穷征雁六朝听。
大江东去风月白,春色南来天地青。
何事悲歌更怀古,乾坤元气是吾形。
这首诗是清朝诗人魏源的《江行杂诗》之一,通过对大别山和荆鄂地区的描绘,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视角和情感。首句“试登大别观荆鄂”,诗人以亲身经历,登上大别山远眺荆楚大地,暗示了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审视。
“何似君山俯洞庭”一句,诗人将大别山与君山、洞庭湖相提并论,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暗含着对历史名胜的敬仰。接下来,“如束估帆三楚至,无穷征雁六朝听”,诗人运用比喻,将船只比作束帆而来,象征着历史长河中无数的过往,而六朝的雁声则勾起了对古代文明的追忆。
“大江东去风月白,春色南来天地青”两句,描绘了长江壮丽的景色,以及春天带来的生机盎然,寓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更迭。“何事悲歌更怀古,乾坤元气是吾形”,诗人在此表达出对历史沉思的同时,也意识到个人在宇宙间的渺小,但又坚信自己与天地元气同在,有一种超脱而又积极的人生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山水意象和历史典故,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怀和对自然的敬畏,体现了清初文人既怀古思今又超然物外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