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张子仪太社折送秋日海棠二首·其二》
《张子仪太社折送秋日海棠二首·其二》全文
宋 / 杨万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木蕖篱菊总无光,秋色今年付海棠。

为底夜深花不睡,翠纱袖上月和霜。

(0)
注释
木蕖:木芙蓉,一种水生植物,秋季开花,有白色或粉色,这里代指海棠的一种。
篱菊:篱笆边的菊花,象征秋天的花卉。
付海棠:交付给海棠,意味着秋天的美景都集中体现在海棠花上。
为底:为何,表示疑问,为什么。
翠纱袖:形容女子的绿色薄纱衣袖。
月和霜:月光和霜华,象征着夜晚的寂静与清凉。
翻译
木芙蓉和篱笆边的菊花都失去了光彩,今年的秋意全部交付给了海棠。
为何深夜花朵还不入睡,月光和霜华洒在她那翠绿的纱袖上。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深秋景色的诗句,出自宋代文学家杨万里的《张子仪太社折送秋日海棠二首》中的第二首。通过这些行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和深情寄托。

"木蕖篱菊总无光,秋色今年付海棠。"

这里,“木蕖”指的是用木槿花编织成的围栏,而“篱菊”则是被这些围栏所圈住的菊花。“总无光”意味着这些菊花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和生机,暗示了一种凋零与衰败。接着,“秋色今年付海棠”表达了诗人对于秋天景色的感慨,以及将这种情怀寄托于“海棠”(一种落叶灌木)之上。

"为底夜深花不睡,翠纱袖上月和霜。"

这一句中,“为底”意味着因为、由于,“夜深花不睡”则描绘了一幅秋夜静谧而又生机勃勃的画面,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表达了对自然界生命力的赞美。“翠纱袖上月和霜”则是对月光与夜寒交织在诗人衣袖上的生动写照,其中“翠纱”指的是轻薄而优雅的衣物,“月和霜”则形象地表达了秋夜中清冷而宁静的氛围。

整体来看,这两句诗通过对秋日海棠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变化的深切感受,以及在这种变化面前的沉思与寄托。

作者介绍
杨万里

杨万里
朝代:宋   字:廷秀   号:诚斋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生辰: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猜你喜欢

答亲友赠别十九首·其九

草堂无事只科头,谁遣膏车赋远游。

开径转应怜仲蔚,轻舟难复似王猷。

因耽薄禄居频卜,久识微名世共浮。

明到蓟城春未晚,与谁觞咏散乡愁。

(0)

和体韶妹丈劝发

几年泉石托清流,差胜尘途感百忧。

苦为交亲辞野服,又随京国梦宸旒。

山间木叶催寒序,径里花枝恋酒筹。

更美莼鲈思缓发,免教长路即悲秋。

(0)

柏茂蒲芳图寿周宪副

早年三径遂鸿冥,柏实蒲香学制龄。

直干长留千尺黛,灵根不断四时青。

乌栖朱博台中府,鹤舞安期涧畔亭。

耆社只今尊洛下,太丘门更聚群星。

(0)

答友人九日客中见怀

九日秋光映远峰,每缘觞咏忆相逢。

黄花节序家千里,浊酒乡心路几重。

东道却宜山色美,西园犹记露华浓。

问君倒屣多容接,得似陶家三径松。

(0)

寄蔡孝廉初上春官南还

去岁秋高海上天,九霄长翮竞腾骞。

明珠照乘初辞粤,神骏筑台已入燕。

阙下请缨孤仗剑,道旁饮马更投钱。

端明待制君家事,会有祥云奏殿前。

(0)

同一中夜集慈华寺

南北飘零寡所欢,驱驰空自愧微官。

秋风念旧鲈鱼脍,夜雨怜君苜蓿盘。

客路相逢乡语熟,禅房深坐漏声寒。

何时得共罗浮月,松露潇潇洒鹖冠。

(0)
诗词分类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诗人
潘岳 薛逢 梁章钜 孙光宪 王处一 黄瑜 吴儆 李涉 晁迥 王尔烈 钱珝 王闿运 徐元杰 谢枋得 郭璞 晁端礼 徐俯 郎士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