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校刊光禄我素公集纪事赠惠生族兄二首·其二》
《校刊光禄我素公集纪事赠惠生族兄二首·其二》全文
清 / 安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东林谈道西林隐,数典常嗟不嗣音。

清秩两京留史传,齐名七子剩歌吟。

弇山记蚀螭虬毁,风树楼虚樵采侵。

念祖惟兄意犹切,好培兰玉继缨簪。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先辈学识与品德的追忆与敬仰之情。首句“东林谈道西林隐”,以“东林”和“西林”象征不同的学术流派或地域,暗示了作者对于不同思想交流的向往与尊重。“数典常嗟不嗣音”,表达了对传统学问传承中断的惋惜之情,体现了对文化血脉延续的重视。

接着,“清秩两京留史传,齐名七子剩歌吟”两句,赞美了先辈在官场与文坛的卓越成就,不仅留下了历史的记载,也与同时代的杰出人物并肩,共同创造了辉煌的文化篇章。这里“清秩”指为官清廉,正直公正;“两京”泛指京城,代表政治中心;“七子”可能是指明代文学群体“七子”,此处泛指文坛上的佼佼者。

“弇山记蚀螭虬毁,风树楼虚樵采侵”则描述了先辈所处环境的变迁与衰败,象征着传统文化与精神家园的逐渐消逝。其中,“弇山”可能指的是某座山或特定地点,而“记蚀”、“螭虬毁”、“风树楼虚”、“樵采侵”等词组,形象地展现了自然与人为因素导致的文化遗迹受损与消失。

最后,“念祖惟兄意犹切,好培兰玉继缨簪”表达了作者对先祖及兄长的深切怀念,并决心继承他们的遗志,培养出如兰花般高洁、如美玉般珍贵的人才,继续家族的荣耀与文化的传承。这里的“兰玉”比喻高洁之士,“缨簪”则是古代贵族的服饰配件,象征着家族的荣誉与地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追忆与反思,表达了对传统文化与家族传统的珍视与传承的决心,以及对未来人才培育的期待,体现了深厚的文化责任感与家族情谊。

作者介绍

安吉
朝代:清

猜你喜欢

西苑

阆苑疑从碧海回,广寒宫在紫云堆。

河分天上流光转,山向云中送翠来。

玉蝀生寒秋色净,金鳌浮影夕阳开。

西风不及宸游后,漫忆长杨赋帝台。

(0)

鸡鸣山

文物东吴会,招提倚汉开。

地随南岳转,天逐大江回。

云幌长垂殿,松衣半护苔。

六朝歌舞地,花树变楼台。

(0)

题竹杖化龙图

昔日长房有仙骨,兴落壶公白云窟。

别时相赠绿玉杖,骑度青山梦恍惚。

归来投杖葛陂去,烟波浩渺灵光发。

回惊天际翻玉涛,神龙隐隐云端没。

吁嗟数尺青琅玕,根缠风雪生光寒。

异物自有鬼神护,终当远去非人间。

织梭入网无人识,雷雨晦暝起空壁。

丰城宝剑出狱中,一跃延津云气黑。

由来变化多如此,费公竹杖何须惜。

君不见南阳有卧龙,草庐未顾居人群。

又不见傅岩之版筑,起向商家作霖雨。

信是人龙自有真,尘埃物色竟何人。

达人隐头角,独抱阳之精。

屈信顺化理,呼吸生风云。

绘工未必能图画,直令千古照汗青。

(0)

斋居书事

宦况怜今夕,孤怀傲世尘。

溪山足吏隐,苜蓿长园春。

昼静云移榻,阶閒雀近人。

古来毡亦冷,聊尔遂吾真。

(0)

越王台

越王城外越王台,古木阴阴庙宇开。

地入中原西楚后,邦分百粤晚唐来。

无诸碑在空寥落,有恨江流去不回。

为问君王钓龙处,夕阳满地伴蒿莱。

(0)

再游归宗岩

昔游当玄冬,兹来值朱明。

岁光倏尔变,眷言怆深情。

少壮易抛掷,短发不复生。

幽探在佳致,胜事谁能评。

高松结鹤居,深叶栖蝉鸣。

六月看山雪,千林响流莺。

紫云开玉台,青鸾控朱軿。

回首顾尘迹,飞身天上行。

白杨满山下,古坟相青峥。

感此地下魄,何用千岁名。

仙人非凡胎,丹砂不可成。

我来得清况,对酒当欢倾。

(0)
诗词分类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诗人
吴锡麒 宋江 蔡允恭 陈寿 惠洪 阮瑀 赵彦昭 郭苍 瞿式耜 李义府 萧悫 蔡确 长孙无忌 周济 阮逸女 谈迁 李密 汪之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