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谷关开五国走,督亢图中一匕首。
乐生久去丹金台,纵杀秦王谁与守。
危冠壮发车中去,死灰之人见天意。
剑光飞去白云高,不敌咸阳祖龙气。
吁嗟乎赵城楚地诈已多,馁虎反肉世有无。
欲持约契归燕都,惜哉岂止剑术疏。
函谷关开五国走,督亢图中一匕首。
乐生久去丹金台,纵杀秦王谁与守。
危冠壮发车中去,死灰之人见天意。
剑光飞去白云高,不敌咸阳祖龙气。
吁嗟乎赵城楚地诈已多,馁虎反肉世有无。
欲持约契归燕都,惜哉岂止剑术疏。
这首《易水行》由明代诗人黄淳耀所作,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巧妙引用,展现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刻思考。
诗中以“函谷关开五国走,督亢图中一匕首”开篇,借用了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描绘了英雄豪情与命运的交织。接着,“乐生久去丹金台,纵杀秦王谁与守”一句,暗含了对历史英雄的惋惜与反思,乐毅离开后,即使杀了秦王,又有谁能守护天下呢?这种对权力更迭与责任传承的探讨,引人深思。
“危冠壮发车中去,死灰之人见天意。剑光飞去白云高,不敌咸阳祖龙气。”这几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描述荆轲的决绝行动与最终失败,暗示了个人力量在历史洪流中的局限性,以及命运与天意的不可抗力。剑光虽高,却无法抵挡秦始皇(祖龙)的威势,表达了对历史宿命论的某种认同。
最后,“吁嗟乎赵城楚地诈已多,馁虎反肉世有无。欲持约契归燕都,惜哉岂止剑术疏。”诗人感慨于历史上的欺诈与变数,以及英雄们在复杂世事面前的无奈。赵城楚地的欺诈,比喻历史上的种种权谋与诡计;馁虎反肉则象征着形势的逆转与意外的发生。诗人表达了对英雄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深切同情,同时也对剑术之外的智慧与策略提出了疑问。
整体而言,《易水行》不仅是一首对历史英雄的赞歌,更是对人性、命运与历史规律的深刻探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