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不识字,达磨不会禅。
大唐天子国,依旧化三千。
夫子不识字,达磨不会禅。
大唐天子国,依旧化三千。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独特的画面。"夫子不识字"暗示了主人公的朴素和不拘小节,可能是一位没有受过传统教育但深具智慧的人物;"达磨不会禅"则暗指这位人物并不依赖文字或形式化的宗教修炼,而是直接领悟佛法真谛。"大唐天子国"点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强盛时期,这里可能象征着一个开放而包容的时代。
"依旧化三千"中的"三千"通常用来形容人数众多,此处可能意味着主人公的教化影响深远,尽管他自身并未受过正规教育,却能感化许多人。这句话表达了对这位无名英雄般人物的敬佩和赞美,他以行动而非言语传播了智慧。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赞扬了一位不拘一格、以行动传道的智者形象,体现了宋代理学崇尚实践和内省的精神。
胡尘昔起蓟北门,河南地属平卢军。
貂裘代马绕东岳,峄阳孤桐削为角。
地形十二虏意骄,恩泽含容历四朝。
鲁人皆解带弓箭,齐人不复闻箫韶。
今朝天子圣神武,手握玄符平九土。
初哀狂童袭故事,文告不来方振怒。
去秋诏下诛东平,官军四合犹婴城。
春来群乌噪且惊,气如坏山堕其庭。
牙门大将有刘生,夜半射落欃枪星。
帐中虏血流满地,门外三军舞连臂。
驿骑函首过黄河,城中无贼天气和。
朝廷侍郎来慰抚,耕夫满野行人歌。
山色湖光并在东,扁舟归去有樵风。
莫道野人无外事,开田凿井白云中。
一病经四年,亲朋书信断。
穷通合易交,自笑知何晚。
元君在荆楚,去日唯云远。
彼独是何人,心如石不转。
忧我贫病身,书来唯劝勉。
上言少愁苦,下道加餐饭。
怜君为谪吏,穷薄家贫褊。
三寄衣食资,数盈二十万。
岂是贪衣食,感君心缱绻。
念我口中食,分君身上暖。
不因身病久,不因命多蹇。
平生亲友心,岂得知深浅。
元和二年秋,我年三十七。
长庆二年秋,我年五十一。
中间十四年,六年居谴黜。
穷通与荣悴,委运随外物。
遂师庐山远,重吊湘江屈。
夜听竹枝愁,秋看滟堆没。
近辞巴郡印,又秉纶闱笔。
晚遇何足言,白发映朱绂。
销沈昔意气,改换旧容质。
独有曲江秋,风烟如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