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宜秋猕,龙旗绕上林。
选徒司搏兽,不诫失前禽。
猎腊扬雄赋,虞人太史箴。
犹传同乐意,遥慰万方心。
霜降宜秋猕,龙旗绕上林。
选徒司搏兽,不诫失前禽。
猎腊扬雄赋,虞人太史箴。
犹传同乐意,遥慰万方心。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诗人岑徵笔下的一幅秋猎图景。开篇“霜降宜秋猕”,以霜降时节点明猎场的季节背景,猕猴在秋霜中显得尤为生动,营造出一种肃杀而生机勃勃的氛围。接着,“龙旗绕上林”一句,通过龙旗的动态描绘,展现了猎场的壮观与皇家的威严。
“选徒司搏兽,不诫失前禽”则揭示了狩猎活动的组织与执行,选拔的猎手们在追逐野兽时,虽然严格遵守规则,但偶尔也会因疏忽而错失猎物。这种细节描写,既体现了狩猎的技巧与挑战,也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
“猎腊扬雄赋,虞人太史箴”两句,巧妙地引用了古代典籍中的内容,将历史与现实相连接,既是对古代狩猎文化的致敬,也是对当下狩猎行为的一种反思。扬雄的赋文和太史的箴言,分别代表了文学与道德的双重维度,强调了狩猎不仅仅是体力的较量,更是智慧与道德的体现。
最后,“犹传同乐意,遥慰万方心”表达了通过狩猎活动,不仅能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还能传达出一种普遍的善意与安慰,触及更广泛的社会层面。这种超越了个体与自然界限的情感交流,体现了人类共通的情感需求和精神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明代秋猎的盛况,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