贱妾难衔石,狂夫竟渡河。
哭声沉白日,孀影逐清波。
蒲苇依盘石,鸳鸯别绣窠。
当知天帝悯,以尔属湘娥。
贱妾难衔石,狂夫竟渡河。
哭声沉白日,孀影逐清波。
蒲苇依盘石,鸳鸯别绣窠。
当知天帝悯,以尔属湘娥。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贱妾”的女子在丈夫渡河后离世的悲剧故事,充满了哀伤与深情。诗中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深情以及面对生死离别的无奈与悲痛。
首句“贱妾难衔石”以“难衔石”这一典故,暗示了女子内心的痛苦与挣扎,仿佛连石头都难以承受她的悲伤。接着,“狂夫竟渡河”一句转折,点明了丈夫的离去,这一行为成为了悲剧的导火索。
“哭声沉白日,孀影逐清波。”这两句诗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女子的哭声与白日的明亮形成反差,强调了她悲痛欲绝的情绪;而“孀影逐清波”则描绘了女子孤独的身影随着河水流动,象征着她生命的孤独与漂泊。
“蒲苇依盘石,鸳鸯别绣窠。”这两句诗通过自然界的景象来比喻人的情感,蒲苇与盘石的相依,象征着夫妻之间的深厚情感;鸳鸯与绣窠的分离,则暗示了夫妻的离散,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惋惜与怀念。
最后,“当知天帝悯,以尔属湘娥。”这两句诗揭示了女子最终被天帝怜悯,将她托付给了湘水女神湘娥,既是对女子命运的一种安慰,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永恒追求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女子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生死离别主题的深刻探讨,展现了明末清初时期文人对于爱情与生命价值的思考,以及对悲剧命运的同情与感慨。
使君拥千骑,蹋雪向长安。
雪中芳草尽零落,赠此青锦金琅玕。
江南邱墟绕江水,中有琅玕拂云起。
应龙夜穿崖石裂,江妃朝游春雨歇。
风梳露洗助婵娟,沙崩水溅映潺湲。
坐看綵笔题苔藓,想见翠葆摇风烟。
只今四海歌太平,甘露昼降黄河清。
愿言植此玉墀侧,会听丹山凤鸟鸣。
出车邺城外,驾言指南乡。
我君整六师,赫怒征东方。
千艘溯淮浦,武骑发河阳。
岂不怀归思,王事不可忘。
郁郁涉长途,触目多忧伤。
葭菼盈深崖,榛棘蔽高冈。
悲风振中野,阴云起回翔。
羁鸟鸣我前,孤兽驰我傍。
伊昔东山人,三年事戎行。
捐私报公家,终以反故疆。
勉哉同袍子,永言视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