枉把黄金说铸陈,强披冥索总伤神。
须从雪月尧夫句,更探童冠点也春。
栗里门墙谁共适,辋川图画已离真。
东风何限莺花外,取次悠然兴自新。
枉把黄金说铸陈,强披冥索总伤神。
须从雪月尧夫句,更探童冠点也春。
栗里门墙谁共适,辋川图画已离真。
东风何限莺花外,取次悠然兴自新。
这首诗以深沉的哲理和清新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与艺术的独特见解。首联“枉把黄金说铸陈,强披冥索总伤神”表达了对虚妄追求的批判,黄金与铸陈(陈旧的事物)的对比,暗示了对物质追求的无意义,而“冥索”则象征着徒劳的努力,整句话传达出一种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精神追求的重视。
颔联“须从雪月尧夫句,更探童冠点也春”则转向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引用“雪月”、“尧夫”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高洁、纯净的意境,同时“童冠点也春”可能暗喻着对纯真、青春的怀念与赞美,以及对生活中的美好瞬间的珍惜。
颈联“栗里门墙谁共适,辋川图画已离真”中,“栗里”和“辋川”都是古代文人隐居之地的代称,这里通过对比,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以及对真正归隐生活的渴望与失落。
尾联“东风何限莺花外,取次悠然兴自新”则以春天的生机盎然为背景,描绘了一种随性自在、心灵得到释放的状态。这里的“东风”不仅指自然界的春风,也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希望,而“莺花”则是春日美景的代表,整句话传达出诗人对自由、新生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历史、艺术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独到见解,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语言清新脱俗,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感染力。
木落汉川夜,西湖悬玉钩。
旌旗环水次,舟楫泛中流。
目极想前事,神交如共游。
瑶琴久已绝,松韵自悲秋。
寻常相见意殷勤,别后相思梦更频。
每遇登临好风景,羡他天性少情人。
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
涧深山险人路绝,老死不逢工度之。
天子明堂欠梁木,此求彼有两不知。
谁喻苍苍造物意,但与之材不与地。
金张世禄原宪贫,牛衣寒贱貂蝉贵。
貂蝉与牛衣,高下虽有殊。
高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
君不见沈沈海底生珊瑚,历历天上种白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