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
涧深山险人路绝,老死不逢工度之。
天子明堂欠梁木,此求彼有两不知。
谁喻苍苍造物意,但与之材不与地。
金张世禄原宪贫,牛衣寒贱貂蝉贵。
貂蝉与牛衣,高下虽有殊。
高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
君不见沈沈海底生珊瑚,历历天上种白榆。
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
涧深山险人路绝,老死不逢工度之。
天子明堂欠梁木,此求彼有两不知。
谁喻苍苍造物意,但与之材不与地。
金张世禄原宪贫,牛衣寒贱貂蝉贵。
貂蝉与牛衣,高下虽有殊。
高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
君不见沈沈海底生珊瑚,历历天上种白榆。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长在深山涧底的松树图景。松树虽大,但因地势低洼,人迹罕至,未能为世所知。诗人通过这种形象表达了对才华不被发掘者的同情和感慨,同时也反映出社会上材质高下与价值评估不一定相符的现实。
诗中的“沈沈海底生珊瑚,历历天上种白榆”两句,用鲜明的对比手法,展示了自然界中物种各自成长,不以人类视角和标准来衡量其价值。这种哲理使得读者对待人与自然、才能与地位有更深一层的思考。
诗歌语言朴素而富于意象,情感真挚而又蕴含哲理,是白居易倡导“为民请命”的文学主张的体现。
黄鹄已飞去,空馀黄鹄山。
只今几千载,黄鹄当来还。
美人云霄士,托迹兹山里。
山房卧白云,丹诏忽徵起。
典仪侍亲王,朱邸参鹓行。
自公每退食,山中恣翱翔。
天空月明后,凉意满窗牖。
风生万壑哀,黄鹄知来否。
狂歌招黄鹄,却上黄鹤楼。
长江一万里,流到武昌秋。
仙人子安辈,玉节降瑶台。
不骑黄鹤下,定跨黄鹄来。
我将从子去,附翼紫清表。
追随黄鹄游,俯瞰三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