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燕山路,登临思渺漫。
与君磋切意,为客别离难。
花发川途远,鸟飞天路宽。
相思试回首,明月又高寒。
芳草燕山路,登临思渺漫。
与君磋切意,为客别离难。
花发川途远,鸟飞天路宽。
相思试回首,明月又高寒。
这首诗《送立门从侄北上》是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曹家达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送别场景中的情感与景致。
首联“芳草燕山路,登临思渺漫”,开篇即以燕山路上的芳草为背景,营造出一种离别的氛围,同时借“登临”二字引出送别的动作,而“思渺漫”则表达了送别时内心的深沉思绪和无限感慨。
颔联“与君磋切意,为客别离难”,直接点明了送别对象与送别的情感。这里的“磋切意”既指两人之间的深切交流,也暗含着对未来的担忧与不舍,“为客别离难”则直抒胸臆,表达了因对方即将远行而产生的离愁别绪。
颈联“花发川途远,鸟飞天路宽”,转而描写送别时的自然景象。花开花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循环;鸟儿飞翔,寓意着自由与远方。这两句不仅描绘了送别时的景色,也寄托了对从侄北上旅途平安、未来光明的祝愿。
尾联“相思试回首,明月又高寒”,收束全诗,将情感推向高潮。在送别之际,双方都难以割舍,于是约定在回望之时,那轮高悬的明月,既是见证,也是彼此思念的寄托。而“高寒”二字,既描绘了月色的清冷,也暗示了离别后的孤独与寂寞。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细腻表达,展现了送别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未来的忧虑,也有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虎山鸠峰两岞崿,西金亭亭宛如凿。
问谁居者两吴君,结发清修老弥恪。
当年何人送桧栽,栽向庭前小芸阁。
时时兄弟坐两偏,偏袒吟哦双露脚。
我行十载还过之,翠壁苍崖人去邈。
庭中老桧参天长,昔拱今来十围弱。
古苔驳落文章隐,苍玉拳奇根节错。
半空时战风雨声,平地恐作蛟龙跃。
万牛回首亦不动,遮莫千秋卧云壑。
木强取柱柔取束,社栎自全终自怍。
樊侯种漆已阔疏,魏王贻瓠还濩落。
何如种树还种德,德树同荣扫寥廓。
为君封殖表双高,他日山人过必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