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祇剩此,一径亦幽哉。
老树带花媚,春潮拥槛来。
不情常避客,多病为贪杯。
随意露华落,空庭缀绿苔。
风光祇剩此,一径亦幽哉。
老树带花媚,春潮拥槛来。
不情常避客,多病为贪杯。
随意露华落,空庭缀绿苔。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里的一片宁静与美好。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春日特有的景致与情感。首句“风光祇剩此”,简洁而有力地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色的独到感受,仿佛在说,这便是春天全部的魅力所在。接着,“一径亦幽哉”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深邃,即使是一条寻常的小径,在诗人眼中也充满了诗意。
“老树带花媚”一句,将老树与春花巧妙结合,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也赋予了老树一种新的生命色彩——“媚”。这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体现了他对生命坚韧与美丽的深刻感悟。
“春潮拥槛来”则通过动态的春潮与静态的栏杆形成对比,营造出一幅生动的画面,春潮似乎带着生机与活力,不断涌向岸边,象征着春天的勃勃生机与无限可能。
后半部分转而抒发个人的情感。“不情常避客,多病为贪杯”,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他或许因为身体不适而常常避开访客,但又因心情抑郁而借酒浇愁,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逃避,同时也流露出对友情的渴望和对自我情感的深刻探索。
最后,“随意露华落,空庭缀绿苔”以露珠与绿苔作为收尾,既是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也是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感慨。露珠的短暂与绿苔的永恒形成对比,暗示着生命的无常与自然的永恒,引人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深度的作品。
五马何翩翩,萧洒秋风前。
君王不好武,刍粟饱丰年。
朝入阊阖门,莫秣十二闲。
雄姿耀朝日,灭没走飞烟。
顾盻增意气,群龙戏芝田。
骏骨不得朽,托兹书画传。
誇哉昭陵石,岁久当颓然。
半街丝柳带烟拖,深巷入官河。
画船银蜡,赵李夜经过。
闻说虫娘,新自茸城到,唤取奏清歌。
阑花簌簌闻歌落,重趁拍、小婆娑。
地衣翠滑,扶不稳鸾靴。
嫌煞流莺,偏在东风底,学唱定风波。
楚国多芳草,或以美人名。
重瞳气概销尽,大树极飘零。
惟有托根故垒,万灶荒燐灭处,红沁血华腥。
芒刺抱遗恨,枝叶尚南倾。六国后,三尺剑,一杯羹。
奈何唤罢,帐下垂首惜娉婷。
齐女魂依乔木,蜀帝神游故国,哀怨不堪听。
人彘亦何补,功狗尽遭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