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宋琢绿石兰亭图砚拓本为林甥磊斋题·其三》
《宋琢绿石兰亭图砚拓本为林甥磊斋题·其三》全文
清 / 陈宝琛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巢颊能传外氏风,喜闻金石癖差同。

廿年丱弁睽南北,肯挂云帆就秃翁?

(0)
鉴赏

这首诗由清代末期至近现代初期的诗人陈宝琛所作,名为《宋琢绿石兰亭图砚拓本为林甥磊斋题(其三)》。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宋朝绿石兰亭图砚拓本的赞赏之情,以及与林甥磊斋之间的深厚情谊。

首句“巢颊能传外氏风”,以“巢颊”比喻砚台,巧妙地将砚台与文人雅士的风范联系起来,暗示了砚台不仅是一件实用的文具,更承载着文人的精神追求和家族的文化传承。“外氏风”则暗指外祖父或家族长辈的风格,表达了对前辈文风的敬仰和传承之意。

次句“喜闻金石癖差同”,“金石癖”在这里指的是对金石艺术的爱好,尤其是对碑帖、拓片等的痴迷。诗人以“差同”表达自己与林甥磊斋在金石艺术上的共鸣,虽然可能在具体喜好上有所差异,但对金石艺术的热爱和追求是一致的,体现了深厚的艺术情感交流。

第三句“廿年丱弁睽南北”,“廿年”表示时间跨度,“丱弁”是古代儿童的发式,这里借指年轻时的自己,暗示了诗人与林甥磊斋自年轻时期起便分隔南北两地,虽时空相隔,但友情并未因此而淡漠。

最后一句“肯挂云帆就秃翁?”以“云帆”象征远行或追求理想,而“秃翁”则是对年老者的形象描绘,此处反问表达了诗人即使面对年老、时光流逝,也愿意为了与林甥磊斋的友谊,跨越千山万水,不辞辛劳,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艺术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情怀和艺术气息。

作者介绍
陈宝琛

陈宝琛
朝代:清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猜你喜欢

同鉴在、蕴修饮徐闇公司李署

同人不得意,旅食共荒台。

忽有寻梅兴,来衔司李杯。

官清衙吏懒,客散署门开。

独去然灯坐,羡予携手回。

(0)

同韦剑威、徐钦玉度仙霞关·其一

海日埋荒雾,严关已放晨。

行随磨镜客,吟逐讽诗人。

堠草才经火,岩花误作春。

香灯明半岭,争拜五通神。

(0)

漫兴·其二

篷窗积雨累旬淹,眼暗河山万恨添。

裹颊几家留郤鉴,叩门何处乞陶潜!

巾裾自取居人怪,面目还遭路鬼嫌。

饮泣江头通不寐,黄星夜夜向南佔。

(0)

恭挽崇庆州牧赠中宪大夫常老先生三首·其三

长驱未得歼蛮戎,夕岭军中落将星。

带甲雄师色尽墨,储粮佳士气如霆。

忠魂不逐虫沙没,大节常昭汗简青。

泪洒西风蜀父老,浣花溪畔吊英灵。

(0)

哭常理斋叠韵八绝·其六

圣贤心事至情中,妻子谁言敝屣同。

大节岂容儿女恋,决知死所是蚕丛。

(0)

杂兴十五首·其六

不游城市爱山居,问答何妨樵与渔。

眼底烟霞常自在,閒时日月莫教虚。

行登虎迹危岑上,伏览龙兴战垒馀。

幸际承平天地阔,行藏何用自踌躇。

(0)
诗词分类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诗人
刘细君 吉中孚 苏涣 陈尧咨 苏佑 李绂 黄绍箕 陈叔达 关盼盼 赵顼 李忱 刘义隆 鲍寿孙 窦叔向 刘伶 陈玉璂 宝鋆 孟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