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人夜未眠,月出每孤往。
繁林乱萤照,村屋人语响。
宿鸟时一鸣,草径露微上。
欣然意有会,无与共此赏。
千载怀同心,陶公调可仿。
幽人夜未眠,月出每孤往。
繁林乱萤照,村屋人语响。
宿鸟时一鸣,草径露微上。
欣然意有会,无与共此赏。
千载怀同心,陶公调可仿。
这首《夜步》由明代诗人高攀龙所作,描绘了一幅夜晚漫步乡村的宁静画面。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夜晚的静谧与美好。
首句“幽人夜未眠”,点明了诗人深夜未眠的状态,暗示其内心的思绪与外界的宁静形成对比。接着,“月出每孤往”一句,描绘了月光下独自行走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孤独而深邃的氛围。
“繁林乱萤照,村屋人语响”两句,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繁密的树林中,萤火虫闪烁,照亮了夜路;远处村落里传来的人声,增添了几分生活气息。这两句生动地勾勒出乡村夜晚的独特景象。
“宿鸟时一鸣,草径露微上”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和谐。偶尔传来的鸟鸣,与露珠轻轻爬上草径的声音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动中有静的画面。
最后,“欣然意有会,无与共此赏”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与满足,虽然无人相伴,但能独自品味这美好的夜晚,已足以让他感到幸福。最后一句“千载怀同心,陶公调可仿”则流露出对古代诗人陶渊明的敬仰之情,希望自己的心境能够与古人相通,追求那份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生活态度。
整体而言,《夜步》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夜晚散步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引轭方上牛,参旗正南举。
行行堠路明,忽在长平聚。
踟蹰念衰韩,不得守兹土。
嫁祸于赵国,移师与秦拒。
赵卒一以坑,秦兵肆攻取。
惜哉廉将军,制敌中见沮。
遂令锐头儿,残暴踰猛虎。
善战服上刑,赐剑非弱主。
咨尔头颅山,委命复何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