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床数弄渺难踪,只有清疏景物同。
几片晓梅江岸月,一行秋雁墅楼风。
却愁猿骨侵人籁,更叹《龟兹》误国工。
那得中郎来仰卧,会稽千亩正丛丛。
胡床数弄渺难踪,只有清疏景物同。
几片晓梅江岸月,一行秋雁墅楼风。
却愁猿骨侵人籁,更叹《龟兹》误国工。
那得中郎来仰卧,会稽千亩正丛丛。
这首诗名为《笛》,是明朝末年清初诗人吴殳所作。诗人以笛声为引,描绘了一幅清冷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首句“胡床数弄渺难踪”,形象地写出笛声在空旷中消散无痕,难以捕捉。接下来,“只有清疏景物同”点出笛声与周围环境的契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
“几片晓梅江岸月,一行秋雁墅楼风”两句,通过早晨江边的梅花和夜晚楼头的秋雁,以及吹过笛声的微风,进一步渲染了笛声所引发的凄清氛围。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时光易逝、人事如梦的感慨。
“却愁猿骨侵人籁,更叹《龟兹》误国工”一句,将笛声与历史典故相结合,借《龟兹》乐曲的哀婉,寓言国家衰落的哀愁,同时也暗含对音乐艺术被误用的忧虑。
最后,“那得中郎来仰卧,会稽千亩正丛丛”以典故收尾,诗人借用东汉蔡邕(字伯喈,世称中郎)的故事,表达自己渴望像他那样在自然之中悠然自得,然而现实中却只能面对繁茂的丛丛竹林,流露出一种无奈与向往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笛声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和对世事变迁的思考。
白发苍眉古典刑,著书未省出山扃。
尝从康节传三易,颇效河汾续五经。
方喜朝颁遗逸诏,忽闻月犯少微星。
大书谁草徂徕传,丰碣新添贞曜铭。
读书窗暗日西斜,锁棘门深噪晚鸦。
又是一番秋事了,粉黄如雪落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