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虫鸣寂寂,秋老独何村。
怨语动行路,居人卧掩门。
无谁倚朱户,随意闭黄昏。
岁暮已如此,蛩声胡与言。
孤灯销驿梦,残月落空垣。
白雁来天地,何由见泪痕。
候虫鸣寂寂,秋老独何村。
怨语动行路,居人卧掩门。
无谁倚朱户,随意闭黄昏。
岁暮已如此,蛩声胡与言。
孤灯销驿梦,残月落空垣。
白雁来天地,何由见泪痕。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夜幕降临,寂静的村庄中传来孤独的虫鸣声,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诗人通过“怨语动行路”,暗示了村庄中可能存在的某种不和谐或哀伤的情绪,使得过路的行人也不禁为之动容。接着,“无谁倚朱户”一句,表达了在这样的夜晚,即便是家家户户的门户紧闭,也没有人愿意倚靠在门前,似乎连家的温暖也无法给予心灵慰藉。
“随意闭黄昏”则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静谧,仿佛整个世界都在沉睡之中。而“岁暮已如此,蛩声胡与言”两句,将自然界的虫鸣与人生的迟暮相联系,引发人们对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感慨。
下半部分,诗人以“孤灯销驿梦”描绘了一幅孤独的景象,一盏孤灯照亮着旅人的梦境,却也映照出内心的寂寞。紧接着,“残月落空垣”则将画面拉向更广阔的时空,月亮的残缺与四周的空旷形成对比,增添了几分悲凉之感。
最后,“白雁来天地,何由见泪痕”两句,以白雁南飞为喻,寄托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郁和无奈。整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