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侍君王捧玳筵,御袍相映曲池前。
休誇汉苑妆如月,不羡潘妃步蹴莲。
丛菊无缘窥艳冶,流莺何意妒婵娟。
姚家旧谱君休问,凝碧沈香起暮烟。
曾侍君王捧玳筵,御袍相映曲池前。
休誇汉苑妆如月,不羡潘妃步蹴莲。
丛菊无缘窥艳冶,流莺何意妒婵娟。
姚家旧谱君休问,凝碧沈香起暮烟。
这首诗描绘了黄牡丹的高贵与美丽,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首句“曾侍君王捧玳筵”,以黄牡丹曾经作为宫廷宴会上的装饰,暗示其非凡的地位与尊贵。接着,“御袍相映曲池前”一句,运用了色彩对比,将黄牡丹与皇家服饰相衬,进一步强调其华丽与尊荣。
“休夸汉苑妆如月,不羡潘妃步蹴莲”两句,通过对比汉苑中的妆饰与潘妃的步态,来突出黄牡丹的独特之美,既不需炫耀外在的装饰,也不羡慕他人的姿态,展现出其内在的高雅与自信。
“丛菊无缘窥艳冶,流莺何意妒婵娟”则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黄牡丹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描绘得生动有趣。黄牡丹虽未与丛菊争艳,却也无意间吸引了流莺的嫉妒,侧面表现了其出众的气质与魅力。
最后,“姚家旧谱君休问,凝碧沈香起暮烟”两句,以“姚家旧谱”暗指黄牡丹的品种与血统,提醒读者不必追问其来历,因为其美已自成一格,如同傍晚时分凝碧的烟雾与沉香的香气,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韵味与神秘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黄牡丹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外在的美丽,更深入挖掘了其内在的品质与精神,是一首富有深意的咏物诗。
石笋如卓笔,县之山之巅。
谁为不平者,与之书青天。
人少庭宇旷,夜凉风露清。
槐花满院气,松子落阶声。
寂寞挑灯坐,沈吟蹋月行。
年衰自无趣,不是厌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