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年七十又周馀,万事从心不校渠。
风雨声中长闭户,桑榆影里更观书。
行扶竹杖龙钟甚,病踞藜床偃蹇如。
忆昨武夷云满谷,长松千树托巢居。
生年七十又周馀,万事从心不校渠。
风雨声中长闭户,桑榆影里更观书。
行扶竹杖龙钟甚,病踞藜床偃蹇如。
忆昨武夷云满谷,长松千树托巢居。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蓝仁的自述之作,以七言律诗的形式展现了作者晚年的生活态度和心境。首联“生年七十又周馀,万事从心不校渠”,诗人自述年事已高,七十有余,对世事不再过于计较,表现出一种豁达与超脱。
颔联“风雨声中长闭户,桑榆影里更观书”,描绘了诗人晚年的生活场景,即使在风雨交加的日子,也选择闭门读书,享受宁静的时光,体现出他对知识的热爱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颈联“行扶竹杖龙钟甚,病踞藜床偃蹇如”,通过“竹杖”和“藜床”的细节,描绘出诗人步履蹒跚、疾病缠身的形象,但“偃蹇如”三字则展现出他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
尾联“忆昨武夷云满谷,长松千树托巢居”,诗人回忆起过去在武夷山隐居的日子,那里云雾缭绕,千树长松,寓言式的表达显示出他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简朴生活的怀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自述的方式,展现了诗人晚年的闲适生活和淡泊心态,以及对过去的美好回忆,体现了元末明初文人墨客的隐逸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