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同上境山颠,日色微茫入暝烟。
今欲登山谁是伴,蓬窗独坐一凄肰。
昔年同上境山颠,日色微茫入暝烟。
今欲登山谁是伴,蓬窗独坐一凄肰。
这首诗名为《过境山忆中书天骏弟》,由明代诗人张弼所作。通过诗中的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往昔与友人一同登临境山的回忆,以及如今独自面对山巅时的孤独与感慨。
首句“昔年同上境山颠”,诗人以“昔年”二字开篇,点明了回忆的主题,随后用“同上”和“境山颠”描绘出与友人共赴高山的情景,充满了欢乐与自由的气息。接着,“日色微茫入暝烟”一句,诗人运用细腻的笔触,将时间推进至傍晚时分,日光渐暗,烟雾缭绕,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为下文的转折埋下了伏笔。
“今欲登山谁是伴”一句,诗人直接表达了当前的孤独感。与昔日的欢聚形成鲜明对比,现在的他想要再次踏上那座山峰,却无人相伴,这种情感上的落差让人感同身受,不禁为诗人的孤独而感到惋惜。最后,“蓬窗独坐一凄肰”一句,诗人以“蓬窗”形容自己的居所,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简陋与内心的孤寂。坐在窗前,诗人或许在回想着过去的美好时光,心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诗人从过去的欢乐到现在的孤独的情感变化,以及对友情的深深怀念。语言简洁而富有深意,情感真挚动人,让人在品味之余,也能感受到诗人那份淡淡的哀愁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东吴水为州,西山兹独秀。
上有百岁松,下有千尺溜。
况当泉石间,野花乱如绣。
顿足忘仆劳,长歌发余陋。
沈沈范公祠,肃肃香火旧。
碑犹巩洛时,寺当风雨后。
乌乎一代尊,庙食今谁守。
寂寞壮士怀,松风动清昼。
靡靡岁年晚,肃肃霜露霏。
君子不遑处,四牡来騑騑。
月出方皎皎,我心恒依依。
今夕复何夕,山中依容辉。
惠然有深契,使我心悦夷。
北风日已凉,行役乃无期。
言迈未可留,凄然送将归。
永怀金玉音,时得慰渴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