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衣扶杖到西明,石磴盘回涧水鸣。
仙洞凌虚松籁细,波腾云涌万峰迎。
摄衣扶杖到西明,石磴盘回涧水鸣。
仙洞凌虚松籁细,波腾云涌万峰迎。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登山访道的旅程,充满了自然之美与神秘色彩。诗人以“摄衣扶杖到西明”开篇,生动地展现了其行进的姿态与决心,仿佛在山间轻步缓行,衣袂随风飘动,手持拐杖,向着未知的深处探索。接着,“石磴盘回涧水鸣”,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路蜿蜒曲折,石阶盘旋而上,两旁溪流潺潺作响,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
“仙洞凌虚松籁细”一句,将视线引向更高远之处,仿佛穿越了寻常的山林,到达了一个超凡脱俗的仙境。松林中传来细碎的声音,是风吹过松针的轻响,也可能是某种不为人知的天籁之音,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宁静。最后,“波腾云涌万峰迎”,则以壮阔的景象收尾,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迎接登山者的到来,波涛翻滚,云雾缭绕,千峰竞秀,展现出大自然的磅礴与宏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登山过程中的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和谐,也表达了诗人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和追求,以及面对自然时的敬畏之情。
颓簪堕髻鸿都叟,爱酒如金叵常有。
有时得辄止奔鲸,各开吞海谽谺口。
不辞一醉一千日,千日芳鲜致无术。
临风大呼刘伯伦,欲分馀沥洗浊泾。
伯伦拍浮酒船里,不信人间有泾渭。
须臾酒醒骑马归,雪精玄犊颠倒骑。
半醒僮仆相扶携,嵬岸混澒忘颠隮。
狂态百出弗自知,画手一笑尽得之。
如镜铸像尤出奇,想当恁时百不理。
道德五千风过耳,更复沉酣到六经,六经古人糟粕耳。
射蛟溪上黄花酒,灏气浮溪静弗澜。
素羽已忘秋后热,紫萸不怕夜来寒。
轸裁彫玉鸣焦尾,屏掩涂金炷博山。
步武自高吟自适,何须鼓吹上层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