匼匝四山合,如絮云气蒸。
东风何浩荡,雨势尤奔腾。
春泥多滑澾,磴道尤淩兢。
拾足真蚁附,联臂同猱升。
佛手与象鼻,形似世所称。
造象始吴越,千官塔几层。
匼匝四山合,如絮云气蒸。
东风何浩荡,雨势尤奔腾。
春泥多滑澾,磴道尤淩兢。
拾足真蚁附,联臂同猱升。
佛手与象鼻,形似世所称。
造象始吴越,千官塔几层。
这首诗描绘了烟霞洞周围环境的壮丽与险峻,以及洞内佛像的宏伟与独特。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宗教艺术的深刻感受。
首句“匼匝四山合,如絮云气蒸”,以“匼匝”形容四周群山环绕,犹如云雾缭绕,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幽深的氛围。接着“东风何浩荡,雨势尤奔腾”描绘了春日里风大雨急的景象,既渲染了环境的动态美,也暗示了自然界的强大力量。
“春泥多滑澾,磴道尤淩兢”则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登山之路的艰难与险峻,泥泞的地面和陡峭的山路让人感到步步惊心。“拾足真蚁附,联臂同猱升”运用了蚂蚁和猴子的比喻,形象地表现了攀登者的渺小与坚韧,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佛手与象鼻,形似世所称”点出了烟霞洞内佛像的独特之处,它们的造型被世人所熟知和赞赏。最后“造象始吴越,千官塔几层”揭示了这些佛像是由吴越地区工匠所创造,且洞内塔楼众多,进一步强调了烟霞洞作为宗教圣地的历史与规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烟霞洞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宗教艺术之妙,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和人类智慧的赞叹。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