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屐寻春代笋舆,石床幽径问精庐。
诗瓢乞食寻杯渡,醉佛参禅拜酒胡。
松鼠午窥斋磬出,箨龙寒蛰竹林孤。
偶来溪上成三笑,白社何妨结苾刍。
缓屐寻春代笋舆,石床幽径问精庐。
诗瓢乞食寻杯渡,醉佛参禅拜酒胡。
松鼠午窥斋磬出,箨龙寒蛰竹林孤。
偶来溪上成三笑,白社何妨结苾刍。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探访西林精舍的生动场景,充满了禅意与自然之美。首句“缓屐寻春代笋舆”以缓步登山之态,寻找春天的足迹,以“缓屐”和“笋舆”对比,既表现了行进的悠闲,也暗示了对自然之美的追求。接着“石床幽径问精庐”一句,通过石床和幽径的描述,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引人进入一个深邃的精神世界。
“诗瓢乞食寻杯渡,醉佛参禅拜酒胡”两句,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和典故,将诗人访友的过程与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相结合,既有诗意的追寻,也有精神的探索。诗瓢代表了诗人随身携带的笔墨,象征着创作的灵感;“寻杯渡”则暗含了诗人寻求精神慰藉的愿望。醉佛与参禅,分别代表了世俗与超脱,诗人通过这样的对比,展现了内心的矛盾与和谐。
“松鼠午窥斋磬出,箨龙寒蛰竹林孤”描绘了午后时分,松鼠窥视斋堂钟声响起的场景,以及寒冷季节中竹林里孤独的箨龙(幼龙)的形象。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宁静,也寓意着修行者在寂静中寻求内心平静的状态。
最后,“偶来溪上成三笑,白社何妨结苾刍”表达了诗人偶然来访,却与朋友共享欢笑的喜悦,同时也流露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白社指的是古代文人聚居的地方,苾刍是佛教僧侣的称呼,这里用以表达诗人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对僧侣生活的敬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艺术和精神世界的深刻感悟,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四时推迁迅不停。三秋萧瑟叶辞茎。
飞霜被野雁南征。念君客游羁思盈。
何为淹留无归声。爱而不见伤心情。
朝日潜辉华灯明。林鹊同栖渚鸿并。
接翮偶羽依蓬瀛。仇依旅类相和鸣。
余独何为志无成。忧缘物感泪沾缨。
止戈见于绝辔之野,称伐闻于丹水之征。
信义俱存乃先忘食,五材并用谁能去兵。
虽圣人之大宝曰位,实天地之大德曰生。
泾渭同流清浊异能,琴瑟并御雅郑殊声。
扰扰烝人声教不一,茫茫禹迹车轨未并。
志在四海而尚恭俭,心包宇宙而无骄盈。
言而无文行之不远,义而无立勤则无成。
恻隐其心训以慈惠,流宥其过哀矜典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