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楹未羡人间侈,玉柱一峰天外高。
自古大材须大用,扶持广厦岂辞劳。
丹楹未羡人间侈,玉柱一峰天外高。
自古大材须大用,扶持广厦岂辞劳。
这首诗以嵩山的玉柱峰为对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对大自然力量的深刻理解。首句“丹楹未羡人间侈”,以“丹楹”象征人间的豪华建筑,表达了对玉柱峰自然之美不需人工雕琢的赞美,暗示了自然景观的纯粹与高贵,超越了世俗的奢华。接着,“玉柱一峰天外高”一句,通过将玉柱峰比作“天外”的高耸之柱,进一步强调了其超凡脱俗的高度和壮观景象,仿佛直插云霄,与天相接。
后两句“自古大材须大用,扶持广厦岂辞劳”,则从哲学和道德层面探讨了自然之力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这里“大材”既指自然界的雄伟景观,也暗喻着自然界的巨大能量和潜力。“大用”则意味着这些力量应当被用于有益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诗人通过“扶持广厦”这一形象比喻,表达了自然界的力量对于构建和维护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了这种力量的使用不应是被动或偶然的,而是需要主动、积极地去发掘和利用,甚至在过程中可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玉柱峰的壮丽景色,更蕴含了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深邃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仓部当今第一流,艰难有诏起分忧。
城危如卵支群盗,胆大于身蔽上游。
应是孔明亲治事,岂无子美可参谋。
君行必上辕门谒,为说披蓑弄钓舟。
自古送行情味恶,君行快似泛仙槎。
新班人少先投卷,下水船轻易到家。
南浦不堪看草色,西湖尚可及荷花。
诸公若问栖栖者,为说吟诗两鬓华。
台使方求助,征鞍倍道驰。
君怀翁定省,吾念女伤悲。
玉塞烽全少,金闺籍未迟。
暮年怕离别,计日数归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