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声谢绛灌,勿毁洛阳人。
岁晚治安策,谆谆礼大臣。
寄声谢绛灌,勿毁洛阳人。
岁晚治安策,谆谆礼大臣。
这两句诗出自北宋文学家刘克庄的《杂咏一百首》。诗中的意境和用词都体现了古典诗词的婉约与含蓄。
"寄声谢绛灌,勿毁洛阳人。"
这里的“寄声”意味着通过声音来传达某种信息或情感,“谢绛灌”则是一种植物,比喻为柔弱无力。整句表面上是在描述一种自然景象,但实际上可能在借此抒发诗人的某种心境,或是对某些人或事的感慨。"勿毁洛阳人"中,“勿”字常用来表示“不要”,这里则是劝告之意。“毁”字有损坏、破坏的意思,而“洛阳人”可能指代特定的人群或某种文化精神。在这句话里,诗人可能在表达一种希望保护和维护传统文化的愿望。
"岁晚治安策,谆谆礼大臣。"
“岁晚”通常指年纪大的时候,这里也可以理解为时光流逝到了晚年。“治安策”意味着管理国家、使之平安的方法或谋略。“谆谆”形容说话温和而详尽,“礼大臣”则是对尊贵官员表现出的恭敬态度。这两句诗可能在表达诗人对于国家未来和治理方式的一种期望,或是在反映晚年的思考与希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寥寥几笔,勾勒出了诗人内心的某些情感波动和对外界的关切。它不仅展现了古代诗人的文学功底,也透露出他们对于国家、社会乃至个人命运的一种深刻洞察。
初夏息众缘,双林对禅客。
枉兹芳兰藻,促我幽人策。
冥搜企前哲,逸句陈往迹。
髣髴陆浑南,迢递千峰碧。
从来迟高驾,自顾无物役。
山水心所娱,如何更朝夕。
晨兴涉清洛,访子高阳宅。
莫言往来疏,驽马知阡陌。
怅然高阁望,已掩东城关。
春风偏送柳,夜景欲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