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良乡道中忆弟》
《良乡道中忆弟》全文
明 / 袁宏道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同调古无有,相怜今亦稀。

如何万里去,又作两行飞。

孤塔冲人立,寒云并马归。

长安三月里,好得看轻肥。

(0)
鉴赏

这首《良乡道中忆弟》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画面感,展现了诗人对兄弟之情的深切怀念。

首句“同调古无有”,表达了诗人与兄弟之间情感的特殊性,暗示了他们之间有着超越常人的默契与理解,这种深厚的兄弟情谊在古代也是极为罕见的。接着,“相怜今亦稀”一句,点出了时过境迁,这样的深情厚谊在当今社会已变得稀少,流露出一种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如何万里去,又作两行飞。”这两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描述了兄弟分别的情景。诗人想象着兄弟二人远隔万里,各自飞翔,形象地表现了离别之痛和思念之情。这里不仅有空间上的遥远,更有心灵上的距离,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孤塔冲人立,寒云并马归。”这两句转而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又略带凄凉的画面。孤塔独立于天地间,寒云伴随着马儿一同归来,营造出一种孤独与寂寞的氛围。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更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兄弟的深深思念。

最后,“长安三月里,好得看轻肥。”这句话以长安三月的美好春光为背景,反衬出诗人对兄弟的思念之情。这里的“轻肥”可能是指轻盈的春雨或肥沃的土地,但更深层的意义在于,诗人希望在美好的时光里,能与兄弟重逢,共享这份喜悦。这一句既是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也蕴含了对当下分离的无奈与哀愁。

整体而言,《良乡道中忆弟》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兄弟情谊的珍视与怀念,以及对人生离合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袁宏道

袁宏道
朝代:明   字:中郎   号:石公   籍贯: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   生辰:1568~1610

袁宏道(1568年12月23日─1610年10月20日),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复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后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
猜你喜欢

书堂屿

苍山古木书堂屿,北出湘水百馀步。

谁为往来亏世界,至今人指安禅处。

岂无惊蛇与飞鸟,后来那复知其趣。

不知我身今是否,空记名称在常住。

(0)

刁同年草堂

不用长竿矫绣衣,南园北第两参差。

青山有约长当户,流水无情自入池。

岁久酴醚浑欲合,春来杨柳不胜垂。

主人不用匆匆去,正是红梅著子时。

(0)

试院煎茶

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

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

银瓶泻汤誇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

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

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

我今贫病常苦饥,分无玉碗捧蛾眉。

且学公家作茗饮,塼炉石铫行相随。

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

(0)

归家

半载长安客意寒,一鞭归兴旧家山。

妻孥问我成何事,买得虚名满世间。

(0)

八月十二日得替后移居霅溪馆因题长句四韵

万家相庆喜秋成,处处楼台歌板声。

千岁鹤归犹有恨,一年人住岂无情。

夜凉溪馆留僧话,风定苏潭看月生。

景物登临闲始见,愿为闲客此闲行。

(0)

日暮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0)
诗词分类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诗人
梁启超 骆宾王 纳兰性德 颜真卿 韦庄 皇甫冉 丘浚 程嘉燧 陈三立 薛能 张继先 钱谦益 邓肃 黄滔 鲍照 杨载 薛时雨 姚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