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视园树,槁叶脱梧槚。
邻家馈彘肉,里巷作秋社。
报赛有故常,民俗其敢罢。
勾龙得无羞,土毛旱欲赭。
贫家节□常,素不徼福嘏。
又况禁酒严,罄室覆老瓦。
两男隔邻郡,久未泛归槎。
小儿及二女,嬉戏粗娅姹。
叫啼索梨栗,短裳或露胯。
乃翁老钝极,久困谗口哆。
下体毒痔漏,中脘痼症瘕。
舂秫裹青箬,杵臼亦旋假。
意以娱幼稚,鲜欢类炙輠。
东墙掘小池,南荣续前厦。明旦宜鸠匠,窘局笑穷?。
排闷赋此作,鄙俚愧不雅。
清晨视园树,槁叶脱梧槚。
邻家馈彘肉,里巷作秋社。
报赛有故常,民俗其敢罢。
勾龙得无羞,土毛旱欲赭。
贫家节□常,素不徼福嘏。
又况禁酒严,罄室覆老瓦。
两男隔邻郡,久未泛归槎。
小儿及二女,嬉戏粗娅姹。
叫啼索梨栗,短裳或露胯。
乃翁老钝极,久困谗口哆。
下体毒痔漏,中脘痼症瘕。
舂秫裹青箬,杵臼亦旋假。
意以娱幼稚,鲜欢类炙輠。
东墙掘小池,南荣续前厦。明旦宜鸠匠,窘局笑穷?。
排闷赋此作,鄙俚愧不雅。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农村的生活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乡土民俗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贫苦生活的感慨与无奈,同时也流露出对传统节庆的怀念。
开篇“清晨视园树,槁叶脱梧槚”两句,设置了一种秋天萧瑟的氛围。接着“邻家馈彘肉,里巷作秋社”写出了乡村中人们在秋收之后举行祭祀活动的情景,这是古代农民对土地和神灵表示感谢的一种方式,也反映出农业社会对季节更迭的依赖。
“报赛有故常,民俗其敢罢”表明这些习俗已经根深蒂固,不会轻易改变。紧接着“勾龙得无羞,土毛旱欲赭”两句则是对农村贫困状况的描绘,勾龙可能指的是贫瘠的土地,而土毛旱欲赭则形象地表达了土地因干旱而变色的景象。
“贫家节□常,素不徼福嘏”中,“节□常”处有字未全,但从上下文可以推测是指节日的习俗或生活,这里强调的是贫困家庭即便在节庆时刻,也难以享受到应有的欢乐。“素不徼福嘏”则表明他们平素就不曾奢望过多余之物,更别说是在特殊的节日了。
“又况禁酒严,罄室覆老瓦”写出了当时的法令禁止饮酒,以及因贫困而居住条件恶劣的情形。接下来的“两男隔邻郡,久未泛归槎”则是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小儿及二女,嬉戏粗娅姹。叫啼索梨栗,短裳或露胯”描绘了孩子们在秋天的玩耍场景,这些孩子们即便生活贫困,但仍旧有着童年的欢乐和无忧无虑。
“乃翁老钝极,久困谗口哆。下体毒痔漏,中脘痼症瘕”写出了诗人父亲的病痛,以及由于医疗条件差而导致的疾病缠身之苦。
“舂秫裹青箬,杵臼亦旋假”则是对日常生活中农事活动的描绘,这些都是维持生计所必须进行的劳作。
“意以娱幼稚,鲜欢类炙輠。东墙掘小池,南荣续前厦”表达了诗人通过这些简单的农活来给孩子们带去快乐,同时也在改善居住环境,以期得到更好的生活。
最后,“明旦宜鸠匠,窘局笑穷?”则是对第二天即将到来的木工匠人的期待,以及面对贫困现实的无奈与自嘲。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刻画,展现了一个在物质和精神上都饱受压迫的农村世界,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传统、对于自然、对于家庭和土地深厚的情感。
八月四日秋始分,霹雳忽送千山云。
星斗无光天地黑,须臾雨捲银河浑。
似惊神龙起挥霍,夭矫中霄露头角。
眼光掣电灭复明,鼻息轰雷止还作。
鳞虫变化龙独灵,下上碧落蟠沧瀛。
有时奋迅雨寰宇,坐令四海歌秋成。
我闻秦关旱未已,安得甘霖遍千里。
拟续坡翁起伏龙,何必吴缣写形似。
碧梧露冷秋将半,南极腾辉照晴汉。
主家寿日集群真,羽节飙轮来汗漫。
主人元是南庄仙,五亩青桑二顷田。
对酒高歌紫芝曲,焚香细和白驹篇。
迩来移住金河曲,烱烱方瞳貌如玉。
不知遐算今几龄,但觉添筹已盈屋。
翠凤才炰白鹿烹,当筵小玉鸣银筝。
东床佳客起称寿,酒酣笑绝缦胡缨。
披图却忆南庄好,坐见沧溟绕蓬岛。
何当跨鹤归去来,笑拂扶桑拾瑶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