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与秋俱老,花偏晚放春。
凉风排旅闼,爽气集诗人。
何处闻长笛,齐来蛰角巾。
嘉名重九近,白社有间民。
客与秋俱老,花偏晚放春。
凉风排旅闼,爽气集诗人。
何处闻长笛,齐来蛰角巾。
嘉名重九近,白社有间民。
这首诗描绘了秋季的景象与文人雅集的情境,充满了深沉的意境与人文气息。
首先,“客与秋俱老”,以“客”自喻,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对季节更迭的感慨之中,展现出一种岁月流转、人生易老的悲凉感。“花偏晚放春”,则通过反常的自然现象,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同时也为后文的文人聚会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略带哀愁的氛围。
接着,“凉风排旅闼,爽气集诗人”,凉风拂过,不仅带来了物理上的凉爽,也象征着心灵的洗涤与精神的愉悦,诗人在此情境下聚集,共同享受这份宁静与清新的时刻,体现了文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何处闻长笛,齐来蛰角巾”,长笛声起,仿佛是远方的呼唤,将诗人们的心灵引向了更深邃的思考与情感的共鸣。这句诗不仅描绘了音乐之美,更寓意着思想的交流与心灵的契合,使整个聚会充满了诗意与哲理。
最后,“嘉名重九近,白社有间民”,“嘉名”指的是美好的名声或事物,这里可能暗指聚会的地点或活动本身,而“重九”则是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象征着团圆与庆祝。这句话表达了对聚会的赞美,并预示着未来的相聚,同时也反映出对社会中普通人的关注与尊重,体现了作者的人文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文人聚会以及社会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时间、友谊、音乐、名声以及社会和谐的深刻感悟,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思,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高梧丛竹。要逃炎、那及天皆绿。
临风大叶招飐,青鸾倦翮,将飞还伏。
火伞张空,总不许、春梦惊鹿。
此世界、何等清凉,配辋川、添雪成幅。
阑干外、露光烟渌。住红尘、算占帷屏福。
休争是树非树。高寄处、借他为屋。
一样愁心,聊尔传书,也付斜束。
且让我、听雨眠云,懒检弹文读。
是孙思邈,叹前辈仙去,风华微矣。
乐石丛铜身后在,知有传家肖子。
劫火吹来,恒河数尽,得漏痕如此。
拨灰重看,惹人多少清泪。
空叹初地庄严,桥长竺远,无处寻根蒂。
此去勤将遗墨抱,静对桐严山水。
挥洒云烟,一家手笔,付与人间世。
风流遥想,此才天下能几。
遗构何王殿。舞东风、龙池烟柳,春华瞥箭。
午夜延秋门上唤,废宅更谁依恋。
倘尚有、谢家堂燕。
泊凤飘鸾成一慨,共摧颓、那复雌雄辨。
青鸟信,渺无便。天涯羁托年时惯。
尽回旋、毕逋身世,呼晨噪晚。
浩莽秋原无宿处,落木荒城一片。
只岁晚、饥鸥相伴。
守定残枝甘瑟缩,任长空、苍狗云衣变。
丈人屋,付虚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