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孙思邈,叹前辈仙去,风华微矣。
乐石丛铜身后在,知有传家肖子。
劫火吹来,恒河数尽,得漏痕如此。
拨灰重看,惹人多少清泪。
空叹初地庄严,桥长竺远,无处寻根蒂。
此去勤将遗墨抱,静对桐严山水。
挥洒云烟,一家手笔,付与人间世。
风流遥想,此才天下能几。
是孙思邈,叹前辈仙去,风华微矣。
乐石丛铜身后在,知有传家肖子。
劫火吹来,恒河数尽,得漏痕如此。
拨灰重看,惹人多少清泪。
空叹初地庄严,桥长竺远,无处寻根蒂。
此去勤将遗墨抱,静对桐严山水。
挥洒云烟,一家手笔,付与人间世。
风流遥想,此才天下能几。
这首《百字令》以“题孙子和先生遗墨册”为题,由清代诗人杨葆光所作。诗中充满了对前贤的缅怀之情,以及对艺术传承的深刻思考。
开篇即以孙思邈为例,感叹其前辈仙逝,风华不再,引出对艺术传承的感慨。接着,诗人通过“乐石丛铜身后在,知有传家肖子”两句,表达了对艺术作品能够流传后世,成为家族传承的肯定。随后,“劫火吹来,恒河数尽,得漏痕如此”则描绘了艺术作品在历史洪流中的脆弱与珍贵,强调了其如同漏痕般难以保存的特性。
“拨灰重看,惹人多少清泪”一句,直接抒发了面对前人遗墨时的感动与哀思,体现了艺术作品对人心灵的触动。接下来,“空叹初地庄严,桥长竺远,无处寻根蒂”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表达了对艺术起源与传承路径的追寻与失落感。
最后,“此去勤将遗墨抱,静对桐严山水。挥洒云烟,一家手笔,付与人间世”展现了诗人对艺术创作与传承的向往与实践,希望将自己的艺术融入世间,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而“风流遥想,此才天下能几”则以一种超脱的态度,表达了对真正艺术才华的敬仰与赞叹,认为这样的才能在天下间实属罕见。
整首诗通过对艺术作品及其背后故事的深情描绘,不仅展现了对前人的缅怀与敬意,也深刻探讨了艺术传承与个人情感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艺术在人类社会中的独特价值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