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咏捣衣诗》
《咏捣衣诗》全文
南北朝 / 王僧孺   形式: 古风  押[沃]韵

足伤金管遽,多怆缇光促。

露团池上紫,风飘庭里绿。

下机骛西眺,鸣砧遽东旭。

芳汗似兰汤,雕金辟龙烛。

散度广陵音,掺写渔阳曲。

别鹤悲不已,离鸾断还续。

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

(0)
鉴赏

这首《咏捣衣诗》由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王僧孺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捣衣女子在秋日里的劳作场景和内心情感的波动。

首句“足伤金管遽,多怆缇光促”以金管(即金针)的断裂和缇光(指日光)的匆匆流逝,暗示了时间的紧迫和劳作的艰辛。接着,“露团池上紫,风飘庭里绿”描绘了秋日清晨的景色,露珠在池塘上凝聚成紫色,微风吹过庭院,带来一片绿色,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凉意的氛围。

“下机骛西眺,鸣砧遽东旭”则展现了捣衣女子忙碌的身影,她们在日出之前就开始劳作,目光投向西方,或许是在思念远方的亲人。砧声(捣衣声)在东方响起,与日出的景象相呼应,增添了生活的节奏感。

“芳汗似兰汤,雕金辟龙烛”描绘了捣衣女子劳作时的汗水如香汤般流淌,她点燃雕金制成的龙形蜡烛,照亮了劳作的夜晚,体现了劳动的辛劳与坚韧。

“散度广陵音,掺写渔阳曲”则通过音乐的比喻,表达了捣衣女子在劳作之余,可能会哼唱起家乡的歌曲,以此来寄托思乡之情。

“别鹤悲不已,离鸾断还续”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别离的鹤和断续的鸾鸟的情感融入其中,进一步深化了对离别的哀愁和对团聚的渴望。

最后,“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以书信为喻,表达了远方的思念之情,即使距离遥远,但心却始终相连,如同鱼肠中的尺素信件,以及借助大雁传递的思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手法,生动地展现了捣衣女子的劳作生活和内心情感,既有对劳动的赞美,也有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王僧孺

王僧孺
朝代:南北朝

王僧孺(465~522)南朝梁诗人、骈文家。东海郯人(即今江苏镇江人--因历史侨置在江南镇江设北地名为东海郯也就是南徐州)。出身没落士族家庭,早年贫苦,母亲"鬻纱布以自业",他"佣书以养母"。南齐后期,因为学识渊博和文才出众,被举荐出仕。梁初官至御史中丞,后任南康王长史,因被典签汤道愍所谗,弃官。后半生颇不得志。
猜你喜欢

舍北行饭书触目二首·其一

晚餐初泼一瓯茶,曳杖闲行兴未涯。

烟树参差墨浓淡,风鸦零乱字横斜。

夕阳偏傍平桥路,寒蝶犹依晚菊花。

堪笑衰翁耐荒寂,短衣沾露未还家。

(0)

闰月辛酉壬戌连日风雨癸亥早晴

残雨在檐犹点滴,断云衔日正苍凉。

清愁偏向暮年觉,少睡不禁秋夜长。

帘影渐生禽语乐,杵声初动药尘香。

诸儿作吏俱安否,那得乘风至汝傍。

(0)

别梅

竹篱数掩傍鱼矶,万点梅花掠地飞。

正喜巡檐来索笑,已悲临水送将归。

影横月处愁空绝,子满枝时事更非。

自古情钟在吾辈,尊前莫怪泪沾衣。

(0)

岁暮感怀

征尘十载暗戎衣,虚负名山采药期。

少日覆毡曾草檄,即今横槊尚能诗。

昏昏杀气秋登陇,飒飒飞霜夜出师。

会有英豪能共此,镜中未用叹吾衰。

(0)

农舍

农舍虽云苦,君恩讵可忘。

茧稠初满簇,麦熟已登场。

渺渺开村路,登登筑野塘。

但须时雨足,击壤咏时康。

(0)

北窗病起

一饥可忍万缘轻,况复幽窗疾渐平。

更事天公终赏识,欺人鬼子漫纵横。

道边尘起频障扇,门外波清剩濯缨。

不为褊心憎薄俗,客星祠下是归程。

(0)
诗词分类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诗人
李涉 晁迥 王尔烈 钱珝 王闿运 徐元杰 谢枋得 郭璞 晁端礼 徐俯 郎士元 袁去华 葛天民 王融 黄公望 安希范 杜安世 陆九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