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荒已久,春藕种来佳。
尘世能无染,真香静入怀。
浅深随所托,清浊岂相垂。
物理信如此,吾生未有涯。
小池荒已久,春藕种来佳。
尘世能无染,真香静入怀。
浅深随所托,清浊岂相垂。
物理信如此,吾生未有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荒废的小池塘中种植莲花的情景,通过莲花的生长与环境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小池荒已久”,点明了池塘的荒废状态,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迁。接着“春藕种来佳”一句,转而描述了作者在春天里种植藕芽,为这荒废之地带来了生机与希望。
“尘世能无染,真香静入怀”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世俗的污浊与莲花的高洁进行对比,强调了莲花不被尘世污染的品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追求纯净心灵的愿望。
“浅深随所托,清浊岂相垂”则进一步探讨了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不论环境如何,莲花都能根据自己的特性生长,保持其本质的清纯,不因外界影响而改变。
最后,“物理信如此,吾生未有涯”总结全诗,表达了对自然界法则的认同,以及对个人生命意义的探索。自然界的规律是不变的,人的生命虽有限,但可以通过追求精神的纯净和内心的平静,赋予生命以无限的意义。
整首诗通过对种植莲花这一具体场景的描绘,寓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和内心世界的独特感悟。
望中胜事园林,何缘屡遣芳期误。
东风乍过,西风又紧,长幡空护。
匝地鹃啼,遥天鹤返,与谁同语。
甚随流一叶,凌波双桨,浑盼断,家山路。
休仗衔书青鸟,秘瑶池、满城飞絮。
翻阶红药,只今赢得,看花如雾。
紫玉烟沈,鲛珠泪竭,彩云难驻。
好三生梦觉,返魂香爇,觅归真处。
忆昨东湖步。到荒寒、悄无人处,一堤横互。
破槛孤亭相衬着,几笔云林枯树。
似倩女、澹妆幽素。
一片明漪平若镜,照秋波、柳叶弯眉妩。
疑宛在,画中语。东湖遗迹今祠宇。
算人间、浮名值甚,也凭遭遇。
世事原非吾辈了,且可携锄荒圃。
聊僭号、百花洲主。
冷淡生涯平等法,问先生、知我忘言否。
三亩宅,更何许。
去年送别,正玉塞秋空,长亭风紧。
呢喃款语,后约商量未定。屈指归期尚近。
已金粉、江南消尽。无端陌上春回,带到几分芳讯。
花圃新红欲晕。又翠剪双双,抛来难稳。
乌衣巷里,记否旧时风景。重把巢痕细认。
问地主、今更谁姓。可怜梦冷蘼芜,剩得斜阳片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