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昨东湖步。到荒寒、悄无人处,一堤横互。
破槛孤亭相衬着,几笔云林枯树。
似倩女、澹妆幽素。
一片明漪平若镜,照秋波、柳叶弯眉妩。
疑宛在,画中语。东湖遗迹今祠宇。
算人间、浮名值甚,也凭遭遇。
世事原非吾辈了,且可携锄荒圃。
聊僭号、百花洲主。
冷淡生涯平等法,问先生、知我忘言否。
三亩宅,更何许。
忆昨东湖步。到荒寒、悄无人处,一堤横互。
破槛孤亭相衬着,几笔云林枯树。
似倩女、澹妆幽素。
一片明漪平若镜,照秋波、柳叶弯眉妩。
疑宛在,画中语。东湖遗迹今祠宇。
算人间、浮名值甚,也凭遭遇。
世事原非吾辈了,且可携锄荒圃。
聊僭号、百花洲主。
冷淡生涯平等法,问先生、知我忘言否。
三亩宅,更何许。
此词描绘了一幅冬日清晨,作者独步东湖,偶遇荒寒之景的生动画面。词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东湖边破槛孤亭与几笔云林枯树的静谧景象,仿佛是倩女淡妆幽素,于画中自语。湖面如镜,映照着秋波与柳叶弯眉的妩媚,令人心生遐想,仿佛那美景宛在画中。
词中流露出对东湖遗迹的怀念,以及对人间浮名的反思。作者感慨世事非吾辈所能了然,于是选择与自然为伴,携锄荒圃,自封百花洲主。他追求的是冷淡而平等的生活方式,希望在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找到心灵的归宿。词尾一句“问先生、知我忘言否”,表达了作者对能理解其心境之人的渴望,以及对能否真正融入自然、忘却言语的自我反思。
整首词意境深远,情感真挚,通过对比与自省,展现了作者对生活态度的独特见解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春老花茵积,云开天镜磨。
暖风今日好,细雨向来多。
柳荫青丝障,湖明金叵罗。
何时成醉倒,烟草藉晴坡。
落日衔山,行云载雨俄鸣。
一顷新荷,坐间疑是秋声。
烟波醉客,见快哉、风恼娉婷。
香和清点,为人吹在衣襟。
珠佩欢言,放船且向前汀。
绿伞红幢,自从天汉相迎。
飞鸥独落,芦边对、几朵繁英。
侑觞人唱,乍闻应似湘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