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室失其驭,所资惟贤豪。
谢公负雅量,人士归皋牢。
声乐自满耳,举世方惊涛。
安能缩首尾,共作寒虫号。
清颜照木石,东山为增高。
肥水了大事,馀算曾无劳。
高崧岂具眼,嘲戏同儿曹。
晋室失其驭,所资惟贤豪。
谢公负雅量,人士归皋牢。
声乐自满耳,举世方惊涛。
安能缩首尾,共作寒虫号。
清颜照木石,东山为增高。
肥水了大事,馀算曾无劳。
高崧岂具眼,嘲戏同儿曹。
此诗《杂感(其一)》由明代诗人鲁铎创作,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反思。
首句“晋室失其驭,所资惟贤豪”描绘了晋朝末年政局动荡,仅依赖于少数贤能之士的局面。接着,“谢公负雅量,人士归皋牢”赞扬了谢安的宽广胸怀,以及人们对其的敬仰和追随。然而,“声乐自满耳,举世方惊涛”则揭示出当时社会表面繁华,实则暗流涌动,危机四伏。诗人感慨于“安能缩首尾,共作寒虫号”,表达了对盲目随波逐流、不敢独立思考行为的批评。
“清颜照木石,东山为增高”两句,以清朗的面容映照在木石之上,象征着高尚人格的永恒,而“东山为增高”则比喻这种人格如同东山一样,成为后人仰望的高峰。接下来,“肥水了大事,馀算曾无劳”强调了处理重大事务时的果断与效率,即使余生也无需过多劳心。
最后,“高崧岂具眼,嘲戏同儿曹”表达了对某些人眼光短浅、对待问题轻率的态度的讽刺,将他们比作无知的孩童,进行嘲笑和戏谑。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赞美与批判,以及对现实社会现象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敏锐的洞察力。
正月一度游玉壶,二月一度游真珠。
是时新霁晓光初,西湖献状无遗馀。
君王予告作寒食,来看孤山海棠色。
海棠落尽孤山空,湖上模糊眼中黑。
夜来三更湖月明,群仙下堕嬉殊庭。
东坡和靖相先后,李成郭熙在左右。
惠崇捧砚大如箕,大年落笔疾于飞。
磨墨为云洒为雨,湖波掀舞山倾欹。
画作西湖烟雨障,今晨挂在孤山上。
同来诸彦文章公,不数钱起兼吴融。
何如玉船一举百分满,一笑千峰烟雨散。
寄老山林度懒残,新秋又是一年年。
青编翠竹风窗月,白酒红蕖水槛天。
暑欲谢时偏更毒,侬当醉后恕渠颠。
者稀尚隔来年在,且釂今宵药玉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