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朝风有常,百里溪多曲。
屡使帆起落,一若路来复。
春气澹多阴,四顾垂连绿。
草径人独行,田家麦并熟。
属此旅与居,同寄光阴速。
遇物皆可欣,乘化孰非足。
暧倚船窗清,展册呼儿读。
终朝风有常,百里溪多曲。
屡使帆起落,一若路来复。
春气澹多阴,四顾垂连绿。
草径人独行,田家麦并熟。
属此旅与居,同寄光阴速。
遇物皆可欣,乘化孰非足。
暧倚船窗清,展册呼儿读。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于水上的悠闲生活,以及对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的感悟。首句“终朝风有常,百里溪多曲”点明了环境的特点,风虽有规律,但百里的溪流却曲折蜿蜒,暗示了旅途的漫长与变化。接着,“屡使帆起落,一若路来复”描述了船只在风浪中的起伏,仿佛道路的反复,形象地表现了航行的不易。
“春气澹多阴,四顾垂连绿”则转向对春天景色的描写,淡雅的春色中夹杂着阴云,四周一片葱郁的绿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接下来,“草径人独行,田家麦并熟”描绘了诗人独自漫步在田野间,麦田丰收的景象,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和谐与丰饶。
“属此旅与居,同寄光阴速”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无论是旅行还是居住,都同样感受到了时光的匆匆。最后,“遇物皆可欣,乘化孰非足”则是诗人对生活的态度,认为无论遇到什么事物都能从中找到乐趣,顺应自然的变化,内心感到满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及时间的深刻感悟,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
分湖野阔。看一舸渔灯,败芦吹雪。
网外潮生,不用千丝萦结,水田香稻低烟穟。
听声声、草根泥滑。仄行初缚,纵横未许,满筐飞沫。
正玉露、凋伤万叶。爱篱菊溪枫,残霞明灭。
检点行厨,眼沸茶铛如活。
木兰载酒江南去,擘霜橙、暮砧时节。
那回风味,踏歌人醉,一身凉月。
向蒲帆、吟残一卷,夕阳肯放西去。
乌衣当日风流甚,翡翠笔床矜许。歌白纻。
有秋水、閒情更唱梨庄暮。输他缕缕。
是嚼蕊吹香,梅边酒醒,人在绣帘语。
碧桃下,门掩烟波别墅。小楼常对红雨。
分曹隔坐屏山底,非雪非花新句。渔笛谱。
试付与、尊前髣髴蘋洲住。青山无数。
认纸上霞飞,江间墨渍,两两伴愁处。
翠影疏凉,似深杯含露,野塘低袅。
倦马都嘶,催人半程风帽。
都愁好梦回来,便尽向、山篱开了。秋晓。
趁萝烟乍收,螀啼未老。灵鹊小窗报。
觇柔丝不上,却双双飞绕。
浅白更青,残月恁时留照。
思他帐底冰绸,问曲屏、试花还好。谁拗。
负晨妆、采芳人到。
曲按江罗,吟欹蜀髻,翠羽不愁春淡。
讶瘦影无多,远村先见。
四百峰头开处,认蛎粉、墙阴闲庭院。
雪香干树,为伊低衬,冷脂数点。弄晚。湘箔卷。
正猎猎寒催,墨云遮遍。又横幅半窗,夕阳微闪。
懊恼杜红儿去,便懒问、东邻寻疏艳。
总怪得、石上吹霞,化作断魂风片。
过了填桥,算黄姑无事,瞥来池馆。
重露娟娟,全凭嫩筠扶蔓。
碧窗未拓蝉纱,空想杀、停梭娇面。河畔。
趁烟消、一篙楫师先见。螺子较深浅。
是宫眉晚洗,把花房潜染。
无力晓颦,长带盈盈泪眼。
枉教唤取勤娘,日半竿、愁伊都捲。须倩。
掩秋阳、冷云添片。
狮子山前,千林飞雪,门闭不通车盖。
剥啄谁来,脱征衫相对。
有故人、苍羽殷勤,忘形便许,就枕筱窗星碎。
千顷楼登,记青溪柳外。灯市香街,招我悬珠会。
春好正在树,听提壶花豸。何事匆匆,小沙棠钱买。
向吴云深处诗囊载。冲潮落、风静月中闻紫佩。
盼取归时,话五湖虾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