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拳城外月,不是薄游天。
秋思奈何夜,清光可惜眠。
洞箫红袖畔,织女绛河前。
无限邻家杵,偏惊独客船。
由拳城外月,不是薄游天。
秋思奈何夜,清光可惜眠。
洞箫红袖畔,织女绛河前。
无限邻家杵,偏惊独客船。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泛舟鸳湖之上,月色如洗,秋意渐浓的夜晚景象。首句“由拳城外月”以“由拳城”点明地点,引出“月”字,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接着,“不是薄游天”一句,看似自相矛盾,实则表达了诗人对这次出游并非轻率之举,而是有深意的旅行,暗含着对这次月夜泛舟的珍视和期待。
“秋思奈何夜,清光可惜眠”两句,将情感与景物紧密结合,秋夜的思绪难以言表,月光如此清澈明亮,却让人不舍得入眠,仿佛在感叹时光的流逝与自然美景的不可多得。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内心的思绪与外界的景色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
“洞箫红袖畔,织女绛河前”描绘了一幅月下洞箫声起,红衣女子相伴,仿佛织女在银河之畔的浪漫场景。这一画面充满了诗意和想象,不仅展现了月夜的静谧与美好,也融入了神话传说的元素,增添了故事性和神秘感。
最后,“无限邻家杵,偏惊独客船”将视角转向了远处,通过描写邻居家捣衣的声音,反衬出诗人独自一人在船上的情境。捣衣声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触动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远方家人的思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情感与想象的月夜泛舟场景,既有自然景观的美丽描绘,也有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明末清初文人对于自然美和人生哲理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