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酒中秋日,凭栏万里遥。
风高塞国雁,月近海门潮。
兴逐燕歌起,魂从楚望销。
无边汉宫柳,烟色昼萧萧。
对酒中秋日,凭栏万里遥。
风高塞国雁,月近海门潮。
兴逐燕歌起,魂从楚望销。
无边汉宫柳,烟色昼萧萧。
这首明代诗人何景明的《中秋十三日子容楼》描绘了中秋佳节之际的景象和诗人的情感。首句“对酒中秋日”展现了诗人以饮酒的方式度过中秋,渲染出节日的氛围。接下来,“凭栏万里遥”表达了诗人的思绪随着栏杆远眺,遥想万里之外的故乡或亲人。
“风高塞国雁”写出了边塞大风中南飞的大雁,象征着游子的离愁和思乡之情。“月近海门潮”则通过月亮与海潮的交融,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诗人的情绪随着音乐“兴逐燕歌起”,随着歌声而起伏,而“魂从楚望销”则透露出他的心魂已随楚地的景色而消融。
最后两句“无边汉宫柳,烟色昼萧萧”描绘了一幅辽阔而寂寥的画面,汉宫柳在秋日阳光下显得凄迷,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淡淡的哀愁。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中秋为背景,通过自然景象和内心感受,抒发了浓厚的思乡之情。
浣花秋声,载一潭诗思,碧玉壶中。
绿合水天凉一色,泊船仙梵花宫。
蟹堠吟香,鸥边泛棹,江阁树葱葱。
秦淮缩本,鱼天莲叶西东。
佳节又过重阳,明年此会,耆旧可重逢。
得意万鸦盘阵黑,乱霞残日城红。
大劫昆明,孤生皇览,人老菊花风。
一椽归去,月明吹笛青峰。
闰馀有何好,一岁两中秋。
滕王高阁曾醉,月涌大江流。
今夜钓龙台上,还似当时逢闰,佳句记英游。
看山兼看月,登阁复登楼。别离久,今古恨,大刀头。
老来长是清梦,宛在旧神州。
遐想芗林风味,瓮里自倾春色,不用贳貂裘。
笑我成何事,搔首谩私忧。
春欲来时,长是与、江梅花约。
又还向、竹林疏处,一枝开却。
对酒渐惊身老大,看花应念人离索。
但十分、沉醉祝东君,长如昨。芳草渡,孤舟泊。
山敛黛,天垂幕。黯销魂、无奈暮云残角。
便好折来和雪戴,莫教酒醒随风落。
待殷勤、留此记相思,谁堪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