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源好,迎夏洒炎风。
红锦石边怜一派,老张岩上恋群峰。时得化龙筇。
琴振玉,晓色倚梧桐。
黼黻文章朝内盛,山川林木野亭空。朱火焕明中。
西源好,迎夏洒炎风。
红锦石边怜一派,老张岩上恋群峰。时得化龙筇。
琴振玉,晓色倚梧桐。
黼黻文章朝内盛,山川林木野亭空。朱火焕明中。
这首诗是宋代张继先所作的《望江南·其六》,描绘了夏日西源之地的美景。首句"西源好,迎夏洒炎风",表达了对西源的喜爱,以及夏季凉爽微风带来的宜人气息。接下来的"红锦石边怜一派,老张岩上恋群峰",通过"红锦石"和"老张岩"的意象,展现了山石的色彩斑斓和地形的峻峭,流露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留连。
"时得化龙筇"一句,借用了神话传说中的龙杖,暗示此处可能有如仙境般的神秘感,令人向往。"琴振玉,晓色倚梧桐",则通过音乐与晨曦的描绘,营造出宁静而高雅的氛围。
"黼黻文章朝内盛",运用了华丽的服饰比喻,形容朝堂内的繁荣景象,与山野的宁静形成对比。"山川林木野亭空",则转向野外的自然风光,野亭虽空,但山川林木的生机盎然更显天地之大美。
最后的"朱火焕明中",以"朱火"象征夏日的热烈,"焕明"则寓意光明,整个画面在明亮的夏日阳光下显得生动而富有活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西源夏日的多姿多彩,既有都市的繁华,又有山野的宁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人文的深深热爱。
忆我初仕时,不敢望高位。
但得宰一同,便可行己志。
实惠傥及民,死亦有生气。
况复著阴功,子孙将不坠。
胡为人惮之,百计欲求避。
我闻事无难,辞难岂为义。
世路虽多艰,官途须历试。
是用俾吾儿,往当民社寄。
眷言古括州,山水有佳致。
我尚记昔年,尝为郡守贰。
虽无德在人,人亦安平易。
百里闻汝来,想见多忻慰。
要当尽此心,有以塞其意。
诚能使吏民,自此知怀畏。
家家各安居,人人共称治。
纵或罹谤伤,固自有公议。
有如汝所存,俯仰似无愧。
功名馀事耳,何必成与遂。
年来我挂冠,方得闲中味。
无乃逼桑榆,七十仍有二。
知复几何时,得见汝娱侍。
虽幸枕湖山,已辟幽栖地。
有诗谁伴吟,有酒谁同醉。
正欲汝相随,俄然又相离。
会须早归来,日作斑衣戏。
个中有真乐,岂必三旌贲。
《送津儿之官丽水》【宋·吴芾】忆我初仕时,不敢望高位。但得宰一同,便可行己志。实惠傥及民,死亦有生气。况复著阴功,子孙将不坠。胡为人惮之,百计欲求避。我闻事无难,辞难岂为义。世路虽多艰,官途须历试。是用俾吾儿,往当民社寄。眷言古括州,山水有佳致。我尚记昔年,尝为郡守贰。虽无德在人,人亦安平易。百里闻汝来,想见多忻慰。要当尽此心,有以塞其意。诚能使吏民,自此知怀畏。家家各安居,人人共称治。纵或罹谤伤,固自有公议。有如汝所存,俯仰似无愧。功名馀事耳,何必成与遂。年来我挂冠,方得闲中味。无乃逼桑榆,七十仍有二。知复几何时,得见汝娱侍。虽幸枕湖山,已辟幽栖地。有诗谁伴吟,有酒谁同醉。正欲汝相随,俄然又相离。会须早归来,日作斑衣戏。个中有真乐,岂必三旌贲。
https://shici.929r.com/shici/3WxZM.html
星斗潜移下九天,满城如昼酒如泉。
当时行乐陪千骑,今日重来恰十年。
灯烛光中春更好,绮罗丛里月争妍。
诸君莫惜长鲸量,要向樽前中圣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