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冠西入水云乡,笑别东朝鸳鹭行。
身对碧山无客主,议存清庙有封章。
精神合与三光应,寤寐何曾四海忘。
閒步鹡鸰原上草,祗应流恨忆元方。
挂冠西入水云乡,笑别东朝鸳鹭行。
身对碧山无客主,议存清庙有封章。
精神合与三光应,寤寐何曾四海忘。
閒步鹡鸰原上草,祗应流恨忆元方。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退休后的生活状态和心境。首句“挂冠西入水云乡”,形象地展现了这位官员辞官归隐的情景,他远离尘嚣,遁入山水之间,寻求心灵的宁静。次句“笑别东朝鸳鹭行”,则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告别,以轻松愉快的心态离开,仿佛是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道别。
接着,“身对碧山无客主,议存清庙有封章”两句,进一步展示了他归隐后的孤独与清高。身处青山绿水之中,他似乎成了这里的主人,但内心却有着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他的建议依然通过奏章传达给朝廷,保持着对国家的责任感。
“精神合与三光应,寤寐何曾四海忘”两句,表现了他高尚的精神追求与广阔的胸怀。他的精神与天地相呼应,即使在梦中也不曾忘记天下苍生,体现了他虽已归隐,但心系国家、心忧天下的情怀。
最后,“闲步鹡鸰原上草,祗应流恨忆元方”两句,以自然界的景象作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对友人的怀念。闲适地漫步在原野上,仿佛只有对友人的思念如同流水般不断涌出,充满了深情与哀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位退休官员生活状态和心境的描绘,展现了其归隐后的淡泊名利、心系国家、怀念故友的形象,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融入,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哲理思考。
白云在天不作雨,石罅出泉如五乳。
追寻能自远师来,题咏初因白公语。
山中知味有高禅,采得新芽社雨前。
欲试点茶三昧手,上山亲汲云间泉。
物品由来贵同性,骨清肉腻味方永。
客来如解吃茶去,何但令人尘梦醒。
大家饶米面,何啻百室盈。
纵复人力多,舂磨常不停。
激水转大轮,硙碾亦易成。
古人有机智,用之可厚生。
朝出连百车,莫入还满庭。
勾稽数多少寡,必假布算精。
小人好争利,昼夜心营营。
君子贵知足,知足万虑轻。
我欲之许子有赠,为我为学勿所偏。
诚知子心苦爱我,欲我文字无不全。
居常见我足吟咏,乃以述作为不然。
始曰子知今则否,固亦未能无谕焉。
我于诗言岂徒尔,因事激风成小篇。
辞虽浅陋颇剋苦,未到二雅未忍捐。
安取唐季二三子,区区物象磨穷年。
苦苦著书岂无意,贫希禄廪尘俗牵。
书辞辩说多碌碌,吾敢虚语同后先。
唯当稍稍缉铭志,愿以直法书诸贤。
恐子未谕我此意,把笔慨叹临长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