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墙东。见一枝濯濯,摇落不随风。
佛国因缘,山家点缀,园林雪后殷红。
曾经过、画阑培植,挺孤芳、留待主人翁。
艳夺朱樱,珍逾绛蜡,色亚青松。
多少名园别馆,叹沧桑过眼,人去粱空。
七尺珊瑚,千林锦绣,繁华都付狂蜂。
最难得、丹成粒粒,耐冰霜、节与此君同。
一任蓬蒿没径,黄月濛濛。
古墙东。见一枝濯濯,摇落不随风。
佛国因缘,山家点缀,园林雪后殷红。
曾经过、画阑培植,挺孤芳、留待主人翁。
艳夺朱樱,珍逾绛蜡,色亚青松。
多少名园别馆,叹沧桑过眼,人去粱空。
七尺珊瑚,千林锦绣,繁华都付狂蜂。
最难得、丹成粒粒,耐冰霜、节与此君同。
一任蓬蒿没径,黄月濛濛。
这首清代薛时雨的《一萼红·旧宅中阑天竹独存作此赏之》描绘了一幅秋日园林景象。诗人站在古墙东侧,眼前是一株枝叶稀疏、傲然独立的天竹,它不随秋风飘落,显得格外坚韧。这株天竹仿佛是佛国中的吉祥象征,或是山野间的点缀,更在雪后显得分外殷红,色彩鲜艳,超过了樱桃的艳丽,甚至胜过绛蜡,仅次于青松的高洁。
诗人回忆起过去,这株天竹曾被精心栽种在画栏之中,独自绽放,等待着主人的欣赏。然而,岁月流转,名园别馆已物换星移,沧桑变迁,只剩天竹依然坚守,梁柱空空,唯有它见证了人事的兴衰。天竹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美丽的外表,更在于它如珊瑚般珍贵,经受住严寒和霜雪考验,与主人的节操相契合。
最后,诗人感叹天竹虽处荒芜,蓬蒿丛生,月色朦胧,但仍保持着自我,展现出坚韧的生命力。整首词以天竹为载体,寄寓了对时光流转、人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坚贞品格的赞美。
尝为武林客,欢洽快平生。
谁知分袂江浒,西往复东行。
今日簿书旁午,明日山川迢递,愁恨几时清。
回首旧游地,天远暮云平。鬓双皤,肠百结,意何成。
多应故山猿鹤,笑我尚争名。
尽自轰轰烈烈,到底休休莫莫,何处觅卿卿。
梦寐想归路,濡笔写心声。
秋光如此,摧落堪嗟,菊颖正新黄。
对远山如画,残霞似缕,淡淡烟光。
怪得数声喜鹊,好语绕山墙。
报道黄华使,载酒登冈。
回望碧云深处,凛绣衣霄汉,玉斧光芒。
况幕中二客,辣手试风霜。
看醉蘸龙蛇键笔,借时人、脍炙齿牙香。
侬才薄,如何七步,急就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