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秋来,黯黯倍增愁境。怯西风、时惊骨冷。
梦回人远,正深闺曲径,忆追欢、不禁酒醒。
暮鼓晨钟,几许韶华犹剩。问何堪、香抛粉尽。
雕栏朱户,休教孤另,怕消瘦、相如多病。
每到秋来,黯黯倍增愁境。怯西风、时惊骨冷。
梦回人远,正深闺曲径,忆追欢、不禁酒醒。
暮鼓晨钟,几许韶华犹剩。问何堪、香抛粉尽。
雕栏朱户,休教孤另,怕消瘦、相如多病。
这首《风中柳·秋日寄外》由清代诗人杨澄所作,以秋日之景为背景,抒发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全词以“风中柳”为意象,借以表达离别之苦与思念之深。
开篇“每到秋来,黯黯倍增愁境”,点明季节与情感基调,秋天的萧瑟与诗人内心的愁绪相互映照,营造出一种凄凉而深沉的氛围。接着,“怯西风、时惊骨冷”,通过西风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凄冷,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恐惧。
“梦回人远,正深闺曲径,忆追欢、不禁酒醒。”这一句将梦境与现实交织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即使在梦中也难以忘怀,醒来后却只能独自面对现实的孤独与寂寞,不禁饮酒以自慰。
“暮鼓晨钟,几许韶华犹剩。”这里运用了佛教中的“暮鼓晨钟”来象征时间的流逝,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感慨。同时,“几许韶华犹剩”也暗含了对生命短暂的无奈与哀叹。
“问何堪、香抛粉尽。雕栏朱户,休教孤另,怕消瘦、相如多病。”最后四句,诗人以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担忧与牵挂。香抛粉尽,形容花开花落,比喻美好事物的消逝;雕栏朱户,象征富贵之家,此处指远方亲人所处的环境;相如多病,典故出自司马相如,比喻身体不佳或生活困顿。整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处境的关切与忧虑,以及对两人未来相聚的期盼。
整体而言,《风中柳·秋日寄外》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与关怀,以及对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哲思的佳作。
巴巫之山足奇石,气含秋云如黛色。
君家宝砚安所得,圆为马蹄萤为璧。
宛城路阻流沙长,中国久绝真乘黄。
惜哉逸足世不识,所存一迹犹形相。
鄙夫虽非伯乐比,偶见袅蹄识千里。
愿君不惜勤示人,倘有骅骝免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