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作轻离别,如君来去何。
诸天忽示态,初地欲生魔。
白社风流少,青林月色多。
留将烦恼意,回问病维摩。
拟作轻离别,如君来去何。
诸天忽示态,初地欲生魔。
白社风流少,青林月色多。
留将烦恼意,回问病维摩。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所作,题为《病卧东禅乞休未报殿卿相国驰骑相访书此为别》。诗中表达了诗人因病在东禅寺静养,尚未得到休职答复时,面对相国殿卿的来访,内心的感受和对未来的思考。
首句“拟作轻离别”暗示了诗人即将与来访者分别,但又试图以轻松的心态面对;“如君来去何”则表达了对对方频繁出入的惊讶或感慨,暗含对生活的无常之感。接下来,“诸天忽示态,初地欲生魔”运用了佛教意象,形容外界环境的变化仿佛天地都在展示其力量,暗示自己身心的困境。
“白社风流少,青林月色多”描绘了东禅寺周围的景色,暗示出诗人在此处寻求宁静,然而现实中的风流事务(指世俗纷扰)相对稀少,而自然的清幽月色则显得更为丰富,反映出诗人对尘世纷扰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
最后两句“留将烦恼意,回问病维摩”,诗人将内心的烦恼暂且放下,以佛教人物维摩诘自比,表达出希望通过修行来超脱烦恼的决心,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来访带来的打扰的歉意。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王世贞在病痛中对生活哲理的反思和对超脱世俗的追求。
深林艺松柏,不数栎与樗。
坐待十亩阴,等为匠氏储。
宁复知种德,责报不厌徐。
名令后必大,善积庆有馀。
于焉望丰屋,政可增修闾。
王孙世东州,奕奕盈簪裾。
金埒通里巷,珠树连阶除。
贤哉景发甫,爽爽众莫如。
直气薄霄汉,妙语锵琼琚。
定知磊落人,一见怀抱摅。
谓我架华堂,映发先人庐。
揭名取肯构,盖念经营初。
堂前植桃李,堂上罗诗书。
桃李意取适,诗书计非疏。
诸郎自兰玉,舌耕起菑畬。
吾诗以为箴,会见联高车。
听说古时月,皎洁胜今时。
今人但见今月,也道似琉璃。
君看少年眸子,那比婴儿神彩,投老又堪悲。
明月不再盛,玉斧亦何为。约东坡,招太白,试寻思。
凭谁斫却,里面桂影数千枝。
忆在无怀天上,仍向有虞宫殿,看月到陈隋。
别有一轮月,万古没成亏。
贡以土作,法奠于禹。篚纩与丝,青兖暨豫。
制有常经,无斯焉取。世降土蹙,德不远柔。
或九州赋,萃于一州。贸无为有,薄人于尤。
维皇启运,蠲我疾苦。视青兖豫,不物而估。
上便下安,踵以为故。虺蜮肆欺,矇人瞭己。
几创茧丝,涂我赤子。我侯曰嘻,害无我始。
蕴隆挥汗,义动省闱。万钧回斡,民以恬熙。
匪人实难,孰心疲羸。维此陋邦,桑稀田瘠。
苟重以此,其何能息。自今寸缕,皆服侯德。
弭蝗固德,今兹之康。此而非侯,篚贡是常。
吏因以蝗,厥祸弥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