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锡初开行脚缘,五台高拥佛螺烟。
闻师欲访金刚窟,误却文殊鼻孔边。
过耳便成狮子吼,安心莫堕野狐禅。
从遭寂老揶揄后,不傍人间七百年。
一锡初开行脚缘,五台高拥佛螺烟。
闻师欲访金刚窟,误却文殊鼻孔边。
过耳便成狮子吼,安心莫堕野狐禅。
从遭寂老揶揄后,不傍人间七百年。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名为《观一上人将往五台礼文殊出行卷索赠》。诗中描绘了一位僧人前往五台山礼拜文殊菩萨的旅程,充满了对佛法的虔诚与对修行之路的深思。
首联“一锡初开行脚缘,五台高拥佛螺烟”描绘了僧人手持锡杖,开始他的修行之旅,五台山高耸入云,仿佛被佛螺烟环绕,营造出一种神圣而庄严的氛围。颔联“闻师欲访金刚窟,误却文殊鼻孔边”则表达了僧人在修行之路上的追求与探索,他听说要拜访金刚窟,却意外地走到了文殊菩萨的身边,暗示了在修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机缘和挑战。
颈联“过耳便成狮子吼,安心莫堕野狐禅”进一步深化了主题。狮子吼象征着佛法的威严和力量,提醒修行者要坚定信念,避免陷入杂乱无章的修行误区(野狐禅)。尾联“从遭寂老揶揄后,不傍人间七百年”则以寂老的揶揄作为转折,强调了僧人经过考验后的成长与坚持,最终选择远离尘世,独自修行七百年,体现了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对清净生活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僧人的修行之旅,展现了对佛法的敬畏、对修行过程的思考以及对清净生活的向往,语言简洁有力,情感真挚,富有哲理。
流莺唤梦,芳草带愁,东风料峭寒色。
又见杏浆饧饧粥,家家禁烟食。
江湖几年倦客。
曾惯识、凄凉岑寂。
苦吟瘦,萧索诗肠,空愧郊籍。
春事正溪山,柳雾花尘,深映翠萝壁。
更谢多情双燕,归来旧庭宅。
情丝乱游巷陌。
怅容易、万红陈迹。
酒旗直,绿水桥边,犹记曾识。
待春来,春又到,花底自徘徊。
春浅花迟,携酒为春催。
可堪碧小红微,黄轻紫艳,东风外、妆点池台。
且衔杯。
无奈年少心情,看花能几回。
春自年年,花自为春开。
是他春为花愁,花因春瘦,花残后、人未归来。
倦听蛩砧,初抛纨扇,隔浦乱钟催晚。
湘蒲簟冷,楚竹帘稀,窗下乍闻裁翦。
倦柳梳烟,枯莲蘸水,芙蓉翠深红浅。
对半床灯,虚堂凄寂,近书思遍。
夜漏永、玉宇尘收,银河光灿。
梦断楚天空远。
婆娑月树,缥缈仙香,身在广寒宫殿。
无奈离愁乱织,藉酒销磨,倩花排遣。
渐江空霜晓,黄芦漠漠,一声来雁。
翠约苹香,绿搏槐荫,隔水晚蝉声断。
壶冰避暖,钏玉欹凉,倦暑懒拈歌扇。
云浪缥缈鱼鳞,新月开弦,落星沈箭。
恨经年闲阔,柔笺空寄,梦随天远。
憔悴损、臂薄烟绡,腰宽霞缕,锦瑟暗尘侵染。
韩香犹在,秦镜空圆,薄幸旧盟俱变。
虚蠹春华,为谁容改芳徽,魂飞娇倩。
凭危楼望断,江外青山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