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地谅非愿,游吴或有托。
今我匪伊人,心期偶如昨。
行役多忧苦,栖迟讵为乐。
君看岸上蓬,秋风益飘泊。
避地谅非愿,游吴或有托。
今我匪伊人,心期偶如昨。
行役多忧苦,栖迟讵为乐。
君看岸上蓬,秋风益飘泊。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薛蕙所作的《舟行杂诗九首》中的第二首。薛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在旅途中的心境与感受。
首句“避地谅非愿,游吴或有托”,表达了诗人并非自愿离家远行,而是为了某种目的不得不踏上旅途。这里的“游吴”可能寓指前往吴地,或许是出于某种政治、生活或是个人志趣的考量。
接着,“今我匪伊人,心期偶如昨”,诗人感叹当前的自己并非理想的自我,但内心深处的愿望似乎依旧如昨日般清晰。这反映了诗人对自我身份和理想状态的反思与追寻。
“行役多忧苦,栖迟讵为乐”,这两句直抒胸臆,道出了旅途中的艰辛与不安。无论是奔波劳顿还是内心的焦虑,都让诗人感到旅途并非真正的快乐。
最后,“君看岸上蓬,秋风益飘泊”,诗人以岸边随风飘荡的蓬草自比,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在秋风中更加孤独和无依的状态。蓬草随风飘荡,象征着诗人漂泊不定的生活境遇,以及对稳定与归宿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面对旅途艰辛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自我身份和理想状态的深刻思考。
春雁南归何迢迢,家在衡阳万里遥。
衡岳去天不盈尺,上有回雁之高标。
行行刷羽摩青霄,家山云树郁岧峣。
潇湘夜雨寒芦暗,黄陵苦竹垂新条。
九疑九曲纷相似,此中零雨暮仍朝。
云梦平吞若八九,君山一点似萍飘。
大王雄风起天末,神女行云漾翠翘。
送君行,行且谣。
人生可似随阳雁,相看南浦别魂销。
今日南浦头,明日湘江渚。
苍梧云去湘水深,犹记啼痕染竹处。
断行且莫怨离群,缄书为寄洞庭君。
黄鹤楼空山月白,好去吹箫弄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