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梁伯静斋壁》
《题梁伯静斋壁》全文
明 / 李之世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山人不近山,一廛还近市。

柴门日掩开,市声不到耳。

斋中何所有,一榻而已矣。

举案对山妻,挟书授儿子。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者在城市中的独特生活状态,既远离了山林的喧嚣,又贴近市井的繁华,展现了一种超然于尘世的生活态度。

首句“山人不近山,一廛还近市”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与居住环境的矛盾统一。他虽名为“山人”,却并未真正栖身于山林之中,而是选择了一个靠近城市的住所。这种选择或许是为了保持与外界的联系,或是为了追求一种更为便捷的生活方式。

接着,“柴门日掩开,市声不到耳”则进一步描绘了这位山人生活的宁静与和谐。他以柴门为家,每日开启与关闭,与外界的喧嚣隔绝开来,享受着内心的平静与安宁。这不仅体现了他对自然与宁静的向往,也暗示了他在繁忙都市中找到了一片心灵的净土。

“斋中何所有,一榻而已矣”一句,简洁而富有深意。斋中除了一个简单的榻,别无他物。这不仅是对物质生活的极简主义表达,也是对精神世界的高度概括。在这样的环境中,主人公能够专注于内心的世界,与自己的思想对话,寻求心灵的慰藉与成长。

最后,“举案对山妻,挟书授儿子”描绘了日常生活中温馨的一幕。面对妻子,他举案相敬,体现了夫妻间的和谐与尊重;对儿子,则是手握书籍,传授知识,传递智慧与希望。这一场景不仅展现了家庭的温馨与和谐,也体现了主人公作为父亲的责任与担当,以及对后辈的教育与引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在城市中寻找心灵归宿的过程,以及在简单生活中找到的满足与幸福。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生活画卷,更是对超然物外、追求内心平和与精神富足的深刻思考与赞美。

作者介绍

李之世
朝代:明

李之世,字长度,号鹤汀。新会东亭人。以麟子。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举人。晚年始就琼山教谕,迁池州府推官。未几移疾罢归。著作极多,有《圭山副藏》、《剩山水房漫稿》、及《北游》、《南归》、《雪航》、《家园》、《泡庵》、《朱崖》、《息庵》、《水竹洞》、《不住庵》诸集。
猜你喜欢

从军行·其七

妖星去年落,鼠穴一时清。

小丑何足数,岁登百室盈。

愿戒兵犹火,相期政皆平。

帕首靴刀者,本来一书生。

(0)

自草凉驿至凤县

仰陟万山巅,俯蹑绝洞底。

磊磊山上松,㶁㶁涧中水。

山重水更复,登降良无已。

茅屋有愚公,掬水茹松子。

愚者不物役,尔智物役尔。

(0)

松江舟中守岁·其二

诘朝半九十,岂曰日迟迟。

屈指数迷误,虽悔安可追。

挈眷远坟墓,就食韩江涯。

岁杪隔团圞,倚闾慰何时。

书来报幼子,思爷食不肥。

况念居与行,豫为新岁悲。

堂堂岁弃我,弃我亦何辞。

汝年已非壮,又增慈母衰。

(0)

秋雨偶然作·其二

芳川绕湘漓,大山耸峨岷。

晴天望不见,况兹晦冥辰。

望之夫何为,中有平生亲。

桂椒实同性,枞桧但异身。

萧樛阅岁序,结轖怀远人。

蓄疑无以析,含意不得申。

何当策乘驵,万里通双轮。

(0)

吴兴道中

二月苕溪水浸矶,舟行终日漾清晖。

红深杜牧寻春路,绿上元真钓雨衣。

西塞山前鱼正美,东林寺里鹤应归。

何时却许浮家住,卧听渔歌无是非。

(0)

分经台

千古鸿文归选手,危楼百尺昔传萧。

偶来净域分经卷,又见高台接斗杓。

贝叶一编参上座,烟花三月话南朝。

祇今古寺空山里,梵呗钟声自暮朝。

(0)
诗词分类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诗人
戴表元 张籍 刘子翚 许景衡 上官婉儿 刘辰翁 易顺鼎 曾几 张之洞 周权 李清照 郑思肖 庾信 温庭筠 毛奇龄 汪广洋 孟浩然 陶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