挨过一春愁。莫便归休。伯通草屋巷西头。
似尔双飞来赁庑,我亦温柔。独自上帘钩。
残照当楼。年年离别在清秋。
菡萏花时添一闰,一倍勾留。
挨过一春愁。莫便归休。伯通草屋巷西头。
似尔双飞来赁庑,我亦温柔。独自上帘钩。
残照当楼。年年离别在清秋。
菡萏花时添一闰,一倍勾留。
这首词以"挨过一春愁"开篇,表达了主人公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愁苦的春天后,似乎想要结束这种状态的心理。"莫便归休"四字透露出一种无奈和不舍的情绪,暗示着主人公对当前生活的纠结。
接下来,词人提到"伯通草屋巷西头",可能是对一个特定地点的描绘,也可能暗指一位名叫伯通的朋友或旧识。这里描绘了一幅朴素的生活场景,主人公期待能像伯通那样找到简单的快乐,与伴侣共度时光,展现出他对温馨家庭生活的向往。
"似尔双飞来赁庑,我亦温柔"两句,通过想象自己与伴侣共同生活的情景,表达了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柔情和渴望。他希望也能拥有如鸟儿般自由自在的生活,共享彼此的温暖。
"独自上帘钩"一句,画面转为孤独,主人公独自一人面对空荡荡的房间,夕阳斜照,更显寂寥。"残照当楼"描绘了傍晚时分的落寞景象,强化了离别的氛围。
最后,"年年离别在清秋"点明了主题,每年秋天都是离别的季节,这使得分离更加深沉。"菡萏花时添一闰,一倍勾留"则运用了巧妙的比喻,荷花盛开的时节本就短暂,闰月的增加仿佛延长了分离的时间,使得离别之痛更为强烈。
总的来说,这首《浪淘沙》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主人公在清秋离别中的深深哀愁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高山如高人,可仰不可亵。
山中老锄犁,山前走车辙。
终日对孱颜,如目不见睫。
高人与高山,千里风期接。
妙思入青冥,毫端寄明灭。
况复簿领中,见此寒岌嶪。
悠然境意会,刍豢端自悦。
手板亦何为,趋走背汗浃。
从渠且倒持,吾自支吾颊。
浙东十载歌丰登,去年水旱俄相乘。
吾州何幸得一熟,四野绝闻愁叹声。
田畴二月土膏动,树头布谷争飞鸣。
田家饱食苦无事,雨后一犁方对耕。
敢意使君亲劝率,千骑晓作田间行。
老农感激前致语,使君不用忧西成。
腊中昨已见三白,今日还逢甲子晴。
年丰谷贱定可卜,仓箱会见如坻京。
但愿使君对春色,莫负花前双玉瓶。
人生适意未易得,况复时节遭升平。
要须拚与宾客醉,无使旁人笑独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