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雁南归何迢迢,家在衡阳万里遥。
衡岳去天不盈尺,上有回雁之高标。
行行刷羽摩青霄,家山云树郁岧峣。
潇湘夜雨寒芦暗,黄陵苦竹垂新条。
九疑九曲纷相似,此中零雨暮仍朝。
云梦平吞若八九,君山一点似萍飘。
大王雄风起天末,神女行云漾翠翘。
送君行,行且谣。
人生可似随阳雁,相看南浦别魂销。
今日南浦头,明日湘江渚。
苍梧云去湘水深,犹记啼痕染竹处。
断行且莫怨离群,缄书为寄洞庭君。
黄鹤楼空山月白,好去吹箫弄綵云。
春雁南归何迢迢,家在衡阳万里遥。
衡岳去天不盈尺,上有回雁之高标。
行行刷羽摩青霄,家山云树郁岧峣。
潇湘夜雨寒芦暗,黄陵苦竹垂新条。
九疑九曲纷相似,此中零雨暮仍朝。
云梦平吞若八九,君山一点似萍飘。
大王雄风起天末,神女行云漾翠翘。
送君行,行且谣。
人生可似随阳雁,相看南浦别魂销。
今日南浦头,明日湘江渚。
苍梧云去湘水深,犹记啼痕染竹处。
断行且莫怨离群,缄书为寄洞庭君。
黄鹤楼空山月白,好去吹箫弄綵云。
这首诗描绘了春雁南归的情景,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人以“春雁南归”为题,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情感交融,展现了雁群在天空中翱翔的壮丽画面,以及它们与家乡的遥远距离。
首句“春雁南归何迢迢,家在衡阳万里遥”,开篇即点明主题,春雁从北方飞向南方,目的地是衡阳,路途遥远,表达了对迁徙过程的艰辛和对故乡的思念。接着,“衡岳去天不盈尺,上有回雁之高标”,进一步描绘了雁群飞行的高度,以及它们所经过的险峻之地,体现了自然环境的壮美与挑战。
“行行刷羽摩青霄,家山云树郁岧峣”两句,生动地刻画了雁群在蓝天中飞翔的姿态,以及它们对家乡山川的怀念。随后,“潇湘夜雨寒芦暗,黄陵苦竹垂新条”,通过描绘夜晚潇湘的景色,营造了一种凄凉而宁静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雁群旅途中的孤独与艰辛。
“九疑九曲纷相似,此中零雨暮仍朝”,运用比喻手法,将雁群的迁徙比作九疑山的曲折道路,以及零星细雨的不断交替,形象地表现了旅程的漫长与复杂。接下来,“云梦平吞若八九,君山一点似萍飘”,通过对比广阔与渺小,展现了雁群在浩瀚天地间微不足道的存在感,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
“大王雄风起天末,神女行云漾翠翘”两句,借用了神话传说中的大王与神女,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同时也寓意着雁群在旅途中可能遇到的神秘力量或挑战。最后,“送君行,行且谣。人生可似随阳雁,相看南浦别魂销”,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祝福,希望友人能像随阳雁一样,无论何时都能找到归宿,表达了深厚的情感与美好的祝愿。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雁群迁徙的艰辛,还蕴含了对友情、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君不见诸佛圣人心无碍,为通道化说三无。
虽说三无实无说,心为万境所由居。
正使颠倒造五逆,随情所作并归如。
抱朴澄神念无念,亦不分别灭无馀。
所以安心不择处,了知真俗体非殊。
息虑心空不舍事,名理言行不相扶。
不依六尘心摇动,真如无作顺空虚。
无去无来常不住,心神竭尽亦非无。
不坏于身随一相,不断贪淫而不居。
若谓无差还自缚,言其体异转伤躯。
犹如梦幻无真实,本来非有若为除。
行路难,路难顿尔难料理。
凡夫妄见有差殊,真实凝心无彼此。
君不见诸法但假空施设,寂静无门为法门。
一切法中心为主,馀今不复得心源。
究检心源既不得,岂知诸法并无根。
用此无根心照境,照之分明弥复惛。
即此惛心还自照,正照之理未曾存。
照之与境俱差异,是故智士不能论。
世人往往强分别,无中照见乱精魂。
若能智照亡非照,分别智照复还奔。
诸法本尔谁人作,寂静无寂亦无喧。
故知众生颠倒想,还是众生无上尊。
行路难,路难舍痴而非痴。
飞禽走兽我能伏,只个心贼独难治。
金公年六十,六十金公老。
姹女年六十,六十姹女少。
金公年三十,姹女还渐少。
老翁得少妻,枯杨自生筱。
夫妻同一处,成道和合了。
根本是黄芽,金公元一家。
姹女入铅室,须臾地变茶。
覆月合仰月,仰月急须赊。
固济重固济,固济似丹家。
丙丁张下诐,混沌自甜葩。
七八阳数极,九六更须加。
四壳阳既满,五色似朝霞。
去阳除覆月,上上好黄芽。
黄即黄金色,白即白马牙。
变化成运载,故号曰河车。
玄明与滨伏,夫妇同一家。
本是王阳术,黄帝羡金花。
智者能隐秘,愚者向人誇。
若达此道者,鹤控白云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