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然大宇内,孤认海为家。
烂熳悲身世,劳生谁作涯。
惟有清夜息,远发赤城霞。
影滞神终往,披肝揽月华。
潇然大宇内,孤认海为家。
烂熳悲身世,劳生谁作涯。
惟有清夜息,远发赤城霞。
影滞神终往,披肝揽月华。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山中独居的生活状态与内心世界。诗人以“潇然大宇内,孤认海为家”开篇,将自己置于广阔宇宙之中,以大海自喻,表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独立不群的精神境界。接着,“烂熳悲身世,劳生谁作涯”两句,既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多艰的感慨,也流露出对生命意义的深沉思考。诗人似乎在追问,在这忙碌而又充满艰辛的生活中,究竟何人为我们划定生命的边界?
“惟有清夜息,远发赤城霞”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思考。夜晚的宁静与赤城山的霞光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在喧嚣与繁华之外,还存在着一片心灵的净土,那里是灵魂得以休息和升华的地方。最后,“影滞神终往,披肝揽月华”表达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与向往,即使身体被尘世所束缚,但灵魂却能自由地飞翔,与月华相拥,展现出一种超越物质限制的精神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富有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我、自然以及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体现了明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审美情趣。
湖上飞鸟还,回沿倦日夕。
曳衣遵前林,转见溪路窄。
疏影落高树,荒阶悄行迹。
如闻异香满,微风起空碧。
何年雨宝花,散落神仙宅。
因之结琳宇,度波渚有厄。
了知清净心,祇以世氛隔。
还期濯尘缨,此中长面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