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张惕山人即昔所谓惠思师也余旧识之于京师忽来相访茫然不复省徐自言其故戏作二小诗赠之·其一》
《张惕山人即昔所谓惠思师也余旧识之于京师忽来相访茫然不复省徐自言其故戏作二小诗赠之·其一》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昔日高僧今白衣,人生变化定难知。

故人相见不相识,空怪解吟无本诗。

(0)
注释
昔日:过去。
高僧:修行有成的僧侣。
白衣:普通人的服装,与僧侣的僧袍相对。
变化:转变。
定难知:必定难以预知。
故人:老朋友。
相见:重逢。
不相识:认不出来。
空怪:白白责怪。
解吟:理解并吟诵。
无本诗:没有出处或根基的诗。
翻译
从前的高僧如今成了普通人
人生的起落变化实在难以预料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题为《张惕山人即昔所谓惠思师也余旧识之于京师忽来相访茫然不复省徐自言其故戏作二小诗赠之(其一)》。诗中表达了一种人生的无常和感慨。诗人以"昔日高僧今白衣"开篇,暗示了张惕山人身份的变化,从曾经的高僧变为普通的文士。接着,诗人通过"人生变化定难知"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深刻理解,认为人的身份和际遇难以预料。

"故人相见不相识"一句,描绘了诗人与故人重逢时的惊讶和陌生感,反映出岁月流转带来的恍若隔世之感。最后,诗人以"空怪解吟无本诗"收尾,既是对友人不解其旧日身份的调侃,也是对自己过去生活的回味和感慨,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和对过去的怀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寓哲理于日常场景之中,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沉思考和对旧友情谊的珍视。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竹枝歌七首·其七

幸自通宵暖更晴,何劳细雨送残更。

知侬笠漏芒鞋破,须遣拖泥带水行。

(0)

早行鸣山二首·其二

灵山未见见龟山,且捲诗书子细看。

春日幸从年后暖,春风须带腊前寒。

(0)

同岳大用甫抚干雪后游西湖早饭显明寺步至四圣观访林和靖故居观鹤听琴得四绝句时去除夕二日·其二

紫陌微乾未放尘,青鞋不惜涴泥痕。

春风已入寒蒲节,残雪犹依古柳根。

(0)

同君俞季永步至普济寺晚泛西湖以归得四绝句·其一

阁日微阴不碍晴,杖藜小倦且须行。

湖山有意留侬款,约束疏钟未要声。

(0)

再病书怀呈仲良四首·其四

方外诗豪张仲良,义风今日更谁双。

绝怜病客无半眼,粥饭随宜到小窗。

(0)

半山寺三首·其一

霜松雪竹老重寻,南荡东陂水自深。

凤去宅存谁与住,不如作寺免伤心。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扬雄 晁错 班昭 刘恒 刘秀 甄氏 祢衡 刘启 邹阳 班彪 路温舒 戴圣 向秀 鸠摩罗什 左丘明 韩非 庄周 李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