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丁未六月七日考试汉教习试院作二首·其一》
《丁未六月七日考试汉教习试院作二首·其一》全文
清 / 曾国藩   形式: 古风

潭潭深院鐍扃牢,阙日湿云作郁陶。

薄茗何曾解消渴,纤絺便欲等重饱。

高堂燕息尚如此,矮屋蜂屯毋已劳!

得失升沉纷满眼,世间人事等牛毛。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深宅大院的寂静与压抑气氛,"潭潭深院鐍扃牢"形象地写出院门紧闭,仿佛被锁在重重阴郁之中。"阙日湿云作郁陶"进一步渲染了阴雨连绵,使得天空低垂,人心也感到压抑。

诗人以"薄茗何曾解消渴,纤絺便欲等重饱"来表达对生活的无奈和琐碎,即使是最简单的薄茶也无法真正解渴,而轻薄的衣料却仿佛带来沉重的满足感。这反映了诗人对于日常生活的琐碎和无趣的感慨。

"高堂燕息尚如此,矮屋蜂屯毋已劳"将视线转向家中,即便是在高大的厅堂里,人们的生活也显得疲惫不堪,而在狭小的居所中,忙碌如蜂蚁般的人们更是劳累不已。这里寓含了对社会阶层差异和民生疾苦的同情。

最后两句"得失升沉纷满眼,世间人事等牛毛"揭示出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繁杂,一切得失荣辱在眼前纷飞,如同牛毛之多,让人感叹人生如梦,世事无常。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清朝士人对生活琐碎和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

作者介绍
曾国藩

曾国藩
朝代:清   字:伯函   号:涤生   籍贯: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   生辰: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曾国藩出生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
猜你喜欢

安康中秋书怀

去年中秋吾庐成,月华逾昼风露清。

今年中秋来安康,风凉雨冷天无光。

去年把酒诸子与,月落尊空未归去。

今年把酒兴如故,有月无月不须虑。

妇翁欢喜婿远来,阿妇见爷双靥开。

是风是雨是明月,管甚阴晴与圆缺。

但愿吾身益强健,莫使骨肉叹南北。

(0)

摸鱼儿·其十九辛巳自寿年五十

是耶非、吾年如此,更痴更悔今昨。

狂吟近日疏于酒,转似秋山瘦削。浑未觉。

恁儿子门生,前度登高弱。情怀又恶。

叹亲友中年,不堪离别,况复久零落。长生药。

有分神仙难学。人生聊复行乐。

百年半梦随流水,半在南枝北萼。妾命薄。

但寂寞黄昏,时听城楼角。愁无可著。

且取醉尊前,明朝休问,昨日已忘却。

(0)

临江仙·其五贺默轩

旧日诗肠论斗酒,风流怀抱如倾。

几年不听渭城声。尊前无贺老,卷里少弥明。

闻说语言都好,便应步履全轻。长生第一是风僧。

额前书八十,能说又能行。

(0)

青玉案·其二用辛稼轩元夕韵

雪销未尽残梅树。又风送、黄昏雨。

长记小红楼畔路。

杵歌串串,鼓声叠叠,预赏元宵舞。

天涯客鬓愁成缕。海上传柑梦中去。

今夜上元何处度。

乱山茅屋,寒炉败壁,渔火青荧处。

(0)

金缕曲·其九

绝北寒声动。渺黄昏、叶满长安,云迷章贡。

最苦周公千年后,正与莽新同梦。

五十国、纷纷入中。

摇飏都人歌郿坞,问何如、昨日崧高颂。

胪九锡,竟谁风。当初共道擎天重。

奈天教、垓下风寒,滹沱兵冻。

寂寞放翁南园记,带得园柑进奉。

怅回首、何人修凤。

寄语权门趋炎者,这朝廷、不是邦昌宋。

真与赝,可能共。

(0)

如梦令

落叶西风满地。独宿琼楼丹桂。

孤影抱蟾寒,寄与月明千里。休寄。休寄。

粟粟蕊珠心碎。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曹丕 范景文 夏言 郑谷 汪藻 朱淑真 严遂成 虞集 龚诩 吴文英 卢纶 王柏 方孝孺 刘长卿 谢翱 权德舆 皎然 徐祯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