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露荷》
《露荷》全文
宋 / 王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满湖云气晓生寒,蘸影蒸香润石阑。

万斛银珠无用处,翠盘擎到日光乾。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 / wáng

mǎnyúnxiǎoshēnghánzhànyǐngzhēngxiāngrùnshílán

wànyínzhūyòngchùcuìpánqíngdàoguāngqián

注释
晓:早晨。
寒:寒冷。
蘸影:倒映的影子。
蒸香:香气蒸腾。
润石阑:湿润石栏。
万斛:形容数量极多,像一斛有十斗。
银珠:比喻露珠。
无用处:没有用处。
翠盘:绿色的托盘,可能指荷叶。
日光乾:被阳光晒干。
翻译
湖面上晨雾弥漫,带着寒意,倒映着影子的香气蒸腾润湿了石栏。
堆积如万斛的银色露珠显得无用,因为它们在阳光下很快就会蒸发殆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晨荷花的生动图景。"满湖云气晓生寒"一句,设定了一个早晨的湖面,云雾缭绕,带着丝丝凉意,这种环境为荷花的出场提供了恰当的氛围。"蘸影蒸香润石阑"则具体描写了荷花与水面的关系,"蘸影"意味着荷叶和荷花在水面上的倒影,而"蒸香"则形象地表达了荷花散发出的清香,这种香气渗透到了湖边的石阑上,增添了一抹生机与自然之美。

接下来的"万斛银珠无用处"一句,用对比的手法强调了诗人对于自然景物的珍视。"万斛银珠"象征着贵重的财宝,但在这里被说成是"无用处",表明在面对荷花这般纯净之美时,任何金钱财富都失去了意义。

最后一句"翠盘擎到日光乾"则描绘了荷叶托着荷花,在阳光下呈现出更加鲜活的绿色和生机。这不仅是对视觉效果的描述,也象征着生命力的旺盛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诗中通过对比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荷花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在这种美景面前的精神愉悦。

作者介绍

王镃
朝代:宋

王镃(生卒年不详)南宋诗人。字介翁,号月洞,处州平昌县(今浙江省遂昌县湖山镇)人。宋末授金溪(今江西抚州市)县尉。宋亡,遁迹为道士,隐居湖山,与同时宋遗民尹绿坡等人结社唱酬,命其所居“日月洞”,人称“月洞先生”。遗著由其族孙养端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刊为《月洞吟》一卷。万历二十一年(1593)汤显祖在赴任遂昌知县期间,为诗集作序称:“宋月洞先生诗殆宛然出晚人之手,宋之季犹唐之季也。”汤显祖敬佩月洞的为人及诗品,还为之题词“林下一人”。入清后其族孙宗虞又补刻后册。 
猜你喜欢

次韵谢喻岩叟读予近作二首·其二

鬓须全是雪,政坐癖于诗。

老不谋丹穴,贫犹泥墨池。

今年逢旅卦,何日赋归辞。

得句求君诀,时容诣讲帷。

(0)

次韵仁近客兴二首·其一

阅世纷如起灭沤,可须金羽较沈浮。

自知人老宜坚坐,更为春寒倦薄游。

羌蹇尚能哦楚些,仪邻不复梦唐楼。

载书归老黄山下,待唤溪翁赁半舟。

(0)

次韵仁近九日予病不出

炎凉飘忽叹如流,久客仍逢岁不秋。

高处未应堪著眼,闷中惟可独搔头。

市酤太恶难沾醉,晴色良佳竟倦游。

戏马龙山总灰灭,儿曹焉悟此身浮。

(0)

岁尽即事三首·其二

七里滩西更上滩,十年生事一渔竿。

故人共骇霜毛短,俗子犹嫌铁面寒。

雪屋五更天地独,梅诗一句古今难。

虚名浪得真何用,空使先生刻肺肝。

(0)

正月初三日水西寺

不到水西久,十年怀梦思。

重行兵后路,暗觅壁间诗。

僧出房俱鐍,人游榼自随。

隔溪望城郭,未觉似春时。

(0)

六月雨

六月今年雨,千山每日云。

稻登全可望,树密最宜闻。

预免忧饥色,先收破暑勋。

稍容骄蛤黾,且为屏蝇蚊。

(0)
诗词分类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诗人
吕不韦 公羊高 谷梁赤 宁戚 孔子 墨子 江采萍 徐惠 李朝威 李延寿 房玄龄 吴理堂 邹弢 孙梁 洪昇 郭麐 冯云山 高鹗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