腻水微波,浮尘虚涨,画桡随浪悠悠。
听鸭言鸠诉,纵挽转芳韶,窨约何由。漫替古人忧。
也无须、强买今愁。
笑佯遮歌扇,偷描金粉,难写沧洲。
怪露行蔓草、鸳鸯侣,镇停云殢雨,潜度吴讴。
偏燕帘莺户,似韬钤部勒,那任閒游。
孤负秣陵春,动归怀、蜀郡遨头。
访轻烟澹粉,谁信当年,有十三楼。
腻水微波,浮尘虚涨,画桡随浪悠悠。
听鸭言鸠诉,纵挽转芳韶,窨约何由。漫替古人忧。
也无须、强买今愁。
笑佯遮歌扇,偷描金粉,难写沧洲。
怪露行蔓草、鸳鸯侣,镇停云殢雨,潜度吴讴。
偏燕帘莺户,似韬钤部勒,那任閒游。
孤负秣陵春,动归怀、蜀郡遨头。
访轻烟澹粉,谁信当年,有十三楼。
这首词描绘了秦淮河畔泛舟的情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水面的波动与尘埃的浮动,以及画船在波浪中悠然前行的画面。词人通过聆听鸭鸣鸠叫,感受到时光的流转和人生的无常,表达了对古人忧虑的淡然态度,同时也暗示自己无需强求当下的愁绪。
“笑佯遮歌扇,偷描金粉,难写沧洲”几句,词人以轻松的笔调描绘了女子们在船上唱歌作乐,试图捕捉那份难以言表的水乡风情,然而这种美难以用文字完全表达,流露出对世外隐逸生活的向往。
“怪露行蔓草、鸳鸯侣”进一步描绘了秦淮河畔的自然景色,鸳鸯相伴,如同人间仙境。然而,词人注意到燕莺穿梭于帘莺户内,似乎在忙碌地执行某种任务,暗示着繁华背后的忙碌与约束,与闲游的乐趣形成对比。
“孤负秣陵春,动归怀、蜀郡遨头”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思念,他感到辜负了秦淮河畔的美好春光,不禁怀念起蜀郡的游历。最后,词人以“访轻烟澹粉,谁信当年,有十三楼”收尾,暗指昔日繁华的秦淮楼台,如今只剩下淡淡的回忆,引发了对往昔繁华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秦淮河为背景,融合了自然景色、人事变迁和词人的内心情感,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怀旧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