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小儿腰老人履》
《小儿腰老人履》全文
明 / 郭之奇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张良汉帝师,陶潜晋徵士。

万户何足誇,五斗何足耻。

汉晋有废兴,达人毋彼此。

授书逢圯上,束带羞乡里。

先生不折小儿腰,孺子曾取老人履。

归去仍依黄菊篱,功成亦步赤松子。

(0)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张良与陶潜两位历史人物,展现了对人格独立与精神自由的追求。诗中提到“张良汉帝师,陶潜晋徵士”,点出了两位人物的身份背景,张良作为汉高祖刘邦的谋臣,而陶潜则是东晋时期的隐士。接着,“万户何足誇,五斗何足耻”两句,表达了对于物质财富的淡泊态度,认为拥有万户侯的荣华富贵并不值得夸耀,而接受五斗米的俸禄也不应感到羞耻,强调了精神价值的重要性。

“汉晋有废兴,达人毋彼此”则进一步阐述了历史变迁与个人选择的关系,指出无论时代如何更迭,真正有见识的人(“达人”)都能保持自我,不受外界影响。接下来,“授书逢圯上,束带羞乡里”引用了张良圯上受书的故事,以及陶潜不愿束带为官,羞于面对乡里的情节,以此来象征两位人物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流的精神。

“先生不折小儿腰,孺子曾取老人履”这两句,通过张良和陶潜的典故,再次强调了人格的独立与尊严,无论是对待年幼的孩子还是年长的老人,都应保持尊重和平等的态度。最后,“归去仍依黄菊篱,功成亦步赤松子”描绘了两位人物归隐田园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他们追求自然、淡泊名利、享受简单生活的理想状态,同时也暗示了他们达到了某种精神上的成就,如同赤松子一般超脱世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张良与陶潜的描述,以及对他们生活态度的赞美,传递出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重视精神自由与人格独立的价值观。

作者介绍
郭之奇

郭之奇
朝代:明   字:仲常   号:菽子   籍贯: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   生辰:1607年-1662年

郭之奇(1607年-1662年),字仲常,号菽子,又号正夫、玉溪。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人。为南明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广西桂林为清将韦永福所俘,翌年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节。
猜你喜欢

李迪画芦雁

远别胡天趁稻粱,秋风吹断不成行。

夜深独宿江南渚,梦怯黄芦叶上霜。

(0)

夹攻误

夷狄自相图,古称中国利。

辽亡金已昌,金灭元愈炽。

如何夹攻策,竟蹈前车弊。

惜哉鹬蚌功,误为唇齿累。

一误国不支,再误国不祀。

咄哉宋君臣,千载伤失计。

(0)

四时词四首·其二

柳花台榭汗销香,荷叶池塘趁晚凉。

十里翠萍鱼点破,软沙深处见鸳鸯。

(0)

游仙词·其四

蓬莱水浅不容舠,欲借瑶池养六鳌。

王母裁书报龙伯,仙源只好灌蟠桃。

(0)

大行皇帝挽歌辞三首·其一

北阙南都象镐丰,我皇身自际时雍。

秪应龙种如高帝,何止虬髯似太宗。

草木有情皆长养,乾坤无地不包容。

因思二十年前事,长蹑仙班侍九重。

(0)

武城道中夜闻作吴语而歌者仿佛竹枝遗响因为二章·其一

数间茅屋隐平沙,隔岸微闻唤酒家。

若道消愁全仗酒,也停双橹倩人赊。

(0)
诗词分类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诗人
张籍 刘子翚 许景衡 上官婉儿 刘辰翁 易顺鼎 曾几 张之洞 周权 李清照 郑思肖 庾信 温庭筠 毛奇龄 汪广洋 孟浩然 陶益 赵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